1
/
/
1
中國教會的分裂:金主教與後毛澤東時代天主教的復興
中國教會的分裂:金主教與後毛澤東時代天主教的復興
保羅·P·馬裡亞尼
哈佛大學出版社
無庫存
定價
$49.95
定價
售價
$49.95
單價
/
每
結帳時計算運費。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這是一幅生動的圖畫,描繪了上海天主教社區在文化大革命後如何恢復生機,以及教會在效忠梵蒂岡和效忠共產黨國家之間如何分裂。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政府試圖在全國消滅宗教生活。但到了1978年,也就是毛澤東去世兩年後,鄧小平領導下的共產黨謹慎地接受了宗教復興。同時,在羅馬,新當選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決心重新與中國接觸。保羅·P·馬裡亞尼追蹤了中國天主教在領導層變革之後的命運,重點關注了上海頗具影響力的天主教團體。
即使中國天主教在1980年代恢復活力,前進的道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1950年代的早期政策將天主教團體分裂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國家認可的、聽命於政府的「愛國」教會,另一個是效忠於羅馬的地下教會。馬裡亞尼指出,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之後,這種分裂依然根深蒂固。由此產生的緊張局勢在上海尤為明顯,這要歸功於耶穌會神父金魯賢的領導。金魯賢曾是地下教會的成員,在復興時期重新加入國家教會,並於1985年未經教宗批准被祝聖為上海主教。金主教利用其職位振興了當地的天主教團體,但他與黨的合作使他與地下教會領袖之間始終存在分歧。
《中國教會的分裂》對裂痕兩邊天主教徒的理想、妥協和失望十分敏感,揭示了教會如何處理以羅馬為中心的世界性教會與警惕外國精神權威的政權之間不可調和的分歧。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