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中國的「好戰」:二戰如何塑造新民族主義

中國的「好戰」:二戰如何塑造新民族主義

米特拉納

貝爾納普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19.00
定價 售價 $19.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一個 外交 年度最佳圖書
一個 
觀眾 年度圖書

中國領導人曾試圖壓制人們對二戰殘酷經歷的記憶。如今,他們慶祝「勝利」——這是中國民族主義高漲的重要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都限制公眾對抗日戰爭的討論。那段時期,中國飽受迫害,毛澤東和蔣介石也曾為同一目標而戰。但如今,隨著中國日益強大,這場戰爭的意義正在改變。拉納·米特認為,中國對二戰時期的重新評估,對於其在海外重拾信心以及在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至關重要。

中國的「好戰」始於那些將這個曾經禁忌的話題引入更廣泛討論的學者。在鄧小平改革開放的鼓舞下,他們研究了國民黨的抗戰努力、與日本的合作以及中國在1945年後全球秩序形成中的作用。但對這場戰爭的興趣並不限於學術期刊。如今,包括博物館、電影、電視節目、街頭藝術、通俗作品和社交媒體在內的公共記憶場所將這場戰爭定義為崛起的中國的奠基神話。戰時的中國最終成為勝利者而非受害者。

這種不斷變化的敘事催生了許多新的觀點。一種觀點為蔣介石的戰爭努力正名,淡化他與毛澤東之間的血腥衝突,旨在治癒文化大革命的創傷。另一種觀點則將北京定位為戰爭時期國際秩序的創造者和維護者──中國認為,這項秩序如今主要受到美國的威脅。中國對其戰爭集體記憶的徹底重新評估,為註定要塑造世界的民族奠定了新的基礎。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