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看得見的台灣史:空間、時間、與人間【發現新台灣典藏套書】

看得見的台灣史:空間、時間、與人間【發現新台灣典藏套書】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策劃;蘇峰楠、陳怡宏、石文誠-主編

聯經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73.00
定價 售價 $73.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內容簡介

《看得見的台灣史:空間篇、時間篇、人間篇》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與研究集大成完整捐贈博物館歷史學的新高度

【空間篇】
曼哈頓500年、30幅寬度全彩地圖以全新角度認識台灣歷史的面貌

「台灣」是什麼?
從島嶼到海洋,從城市到鄉村,從山林到平原,《看得見的台灣史》第一輯「空間篇」,以30幅獨特的地圖,探索不同地圖、不同面貌的台灣,探索從16世紀到21世紀,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描繪和想像這個島嶼的外部度,為其島上與內部劃出政治的、族群的文化、如何突破;

本書由台史博館員共同研究與書寫,訴說地圖與地圖背後的故事,貫穿歷史學與科學檢測等方式,除了介紹地圖的來龍脈去,更針對每張地圖的時代、人物或圖像,貫穿歷史學與科學檢測等方式,除了介紹地圖的來龍脈去,更針對每張地圖的時代、人物或圖像,貫穿歷史學與科學檢測等方式,除了介紹地圖的來龍脈去,更針對每張地圖的時代、人物或圖像,貫穿歷史學與科學檢測等方式,除了介紹地圖的來龍脈去,更針對每張地圖的時代、人物或圖像,進行深入分析,從17世紀以前島嶼逐漸浮現的形象、各族群的共同構成,到帝國下的大圖時代,與台灣戰爭結束以來的焦點。

有的地圖帶我們進入城市、街區或特定空間的局部細節;有彷彿呈現出不同群體對抗形勢下的特殊視野,展現台灣歷史舞台上不同群體的交會互動;有的地圖著力追求「準確」與「完整」,為現在的我們提供歷史細節,有的地圖則有虛幻之景的存在。

【時間篇】
4大主題、30件珍貴文物見證台灣史中的時代、生活與節奏

歷史是關於人的故事,而類似的物品,從帳本和日記,到證件和行李箱,多年之後,都可能成為重要的材料,讓人發現「原來過去的人是這樣生活的」!

《看得見的台灣史》系列第二冊「時間篇」,由台史博館員共同研究與書寫,以30件精選文物,帶著我們一起探索,大如何時代影響小人物。

不同時代留下日常物品,記錄各時期的女性生活:從清代富家嫁女的畢業紀念帛中,可以了解「嫁妝」、「過去婢女」的運作;對於「女主角內」的期盼,則反映在日治時期女學生的畢業紀念帛上。

為了定民亂,清朝官方在地方團立功前,授予先授功牌拉絡利誘;台灣的戒嚴體制,既鎮壓組織反對勢力的政治權利,也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黨外人士留下的物件預示著前面了,而台灣宵禁時的通行臂章,以及戰地政務下馬祖漁民工作的最先,具體呈現了前夜宵。

人們的日記與課本,訴說政局當前學習新語言的掙扎;家譜和墓碑,代表著對於家族的多元理解;而各種以「紀念」或「紀錄」為名的文物,則表達了對於歲月流轉的秒秒的複雜觀點……讓我們跟隨文物,一起探索台灣曾經真實活過的人們,重溫生活中的秒秒的複雜觀點……讓我們跟隨文物,一起探索台灣曾經真實活過的人們,重溫生活中的分與日夜夜!

【人間篇】
一場紙上所見展覽,呈現人間故事台灣史中的打拼、歡笑與血淚

有時,大時代的浪潮向每一個人襲來;也有時,一個人可以開創整個大時代。
有時,人們會互相對抗與仇視;有時,人們卻能互相理解與合作。

《看得見的台灣史》系列第三本「人間篇」,台史博館成員們再度聯手出擊,共同研究,以30件精選文物,探索台灣的人物與人群,講述人們經歷的人情與世事──

在二、二八事件挺身而出、卻慘遭殺戮的陳澄波,死前想對家人說什麼?隻身來台的「反共義士」們,心情真如官方宣傳般,如此義無反顧嗎?

「台灣名產」的匠人與工人,以及第一代的「運動國手」,怎麼一起讓台灣走向世界?十九世紀來台的傳授教師,和二十一世紀來台的外籍工,又如何一起讓世界走向台灣?

又例如,原住民族的歷史,必定是被外人攻打和屠殺的故事中,還是與嬰兒交易與交流的過程,也都具體承載在各個文物交易中。

讓我們跟著文物,一起探索台灣所有的人物與人群,如何面對時代,抵抗時代,創造時代。

後悔推薦

呂紹理(台灣歷史大學系教授)
吳密察(前國立故宮博物院)
李佩蓁(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李氍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洪伯邑(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
段洪坤(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文松(成功歷史大學系教授)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
蔣竹山(中央歷史大學系副教授)
蔡思薇(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謝仕淵(台南市文化局長)
謝國興(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顧恆湛(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依姓筆劃排序)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