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5

1968年:日本近代史的轉折點,席捲日本的革命浪潮(全四冊)

1968年:日本近代史的轉折點,席捲日本的革命浪潮(全四冊)

JF圖書| 季風書園

黑體文化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201.00
定價 售價 $201.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1968〈上〉若者たちの亂とその叛亂背景;1968〈下〉叛亂の終焉とその遺產

  • 作者: 小熊英二

  • 譯者: 黃耀進, 羅皓名, 馮啟斌

  • 出版社:黑體文化

  • 發佈日期:2024/12/18

  •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 第八屆角川財團學藝獎得主 §

小熊英二最重量級的歷史社會學鉅作

歷經15年等待,中文版終於面世

小熊英二印簽扉頁 X 台灣版序 X 三篇專家導讀別冊

1968年,日本學生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

一整代人為何走上革命道路?留下了什麼遺產?

村上春樹、坂本龍一、上野千鶴子曾經歷全共鬥時代,

這是怎麼一回事?

想讀懂日本團塊世代,不可不讀的書!

小熊英二全面剖析1968年運動的鉅作

帶你看懂改變日本現代史的關鍵年代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的日本,「新左翼」、「全共鬥」、「武鬥棒」、「粉碎防衛」、「大學解體」、「否定自我」曾經構成了一個世代的關鍵詞,年輕的大學生和高中生紛紛戴上頭盔,拿起木棍,封鎖自己的校園,並走上街頭和警察所在的校園,並走上街頭和警察搏鬥。事後,他們選擇的參與者以浪漫的口吻回顧自己的青春,而持相反的形象的論者則被視為極左派的暴力行動。

然而,其中「全共鬥時代」的反叛是怎麼一回事?如何解釋在日本經濟高速起飛、邁向成功的年代,竟然發生青年集體反叛,意圖轉變體制的行為?

在本書中,歷史社會學家小熊英二試圖擺脫對「全共鬥時代」的既定印象和迷思,從社會科學的方法出發,發現為何會出現年輕人反叛的現象,並思考今天的我們能汲取的教訓。他從日本戰後的教訓時代背景談起,深度繪畫全面共鬥了世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教育環境,並解析了當代人面對從「近代」邁向「現代」的時代劇變所造成的心理衝擊和慾求不滿,從而走上反叛之路。

本書也是一部巨細靡遺、深入淺出的歷史著作,主題涵蓋新左翼黨派的發展、日本各大學和高中鬥爭的來龍脈去、1970年的大象增長,原來著名的事件如東大安田講堂攻防戰、聯合赤軍事件,都引用了豐富多元的史料,寫下精彩翔實的故事。

無論是希望認識舊時代的入門者,或是本就熟悉相關主題的專家,本書都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書籍特色

★本書共分四大名著,是小熊英二最重量級的歷史巨著,榮獲第八屆角川財團學藝獎。

★兼具宏觀與局部視角,俯視日本現代史最令人興奮的章節!以海量資料再現全共鬥世代的革命青春,探討青年集體反叛的根源,又為日本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那是川本三郎「愛過的那個時代」,也是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的大學生活,是坂本龍參加過的高中奮鬥,也是三島由紀夫與東大共鬥的史詩辯論……,要讀懂日本全共鬥系列,不可不讀的書!

★中文版獨家收錄小熊英二撰寫的「台灣中文版序」,以及印籤扉頁。

★收錄約20張重要的歷史現場照片,加深讀者對全面共鬥時代的認識。

專文導讀

安井伸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張政傑|東吳大學日語系助理教授

羅皓名|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員、圖書譯者

共同推薦

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何榮幸|《報紙者》專輯人物暨執行長

吳睿人|中國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阿潑|文字工作者

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許仁碩|日本北海道大學傳媒研究院助理教授

許恩恩|作家、《變成的人》作者

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詹亞訓|陽明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顧玉玲|作家

(依姓筆劃排列)

★第八屆角川財團學藝獎(2010年)得獎作評審評語

「小熊英二屬於未經歷該場運動的世代,由該世代針對一千年六八年前後蓬勃發展的學生運動進行根源性的總結,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同時也是一個令人稱快的人們的舉動。說其必然,是因為身為當事者的我們這世代的,而未能憑藉如此宏觀的視野,也無法偵查,也無法做出論斷。時代該保持一定距離的中斷,並無法書寫這般的『現代史』。

「小熊英二的浩瀚研究。憑藉其學識能力,透過龐大的史料取代了當代史的光與影,而且兼具諦觀全局之趣,乃為獲獎者的合適之選。」——姜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我們假裝已完全忘卻,但實際上卻無法忘懷。這本上下兩冊共超過兩千頁的巨著,重新告訴我們那段不該遺忘的歷史。本書讀起來令人感到驚訝身歷其境,讀完後將共有兩個特點。其一,其敘述方法十分成功;其二,除了敘述之外,本書還使用另敘述之外,本書還使用另敘述之外,本書還使用另敘述之外,本書還使用另一種敘述。外一種書寫策略,即對讀者提出今後共同思考的部分。

「本書是對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主席捲日本列島的『學生反叛』,做出的一份當代診斷書。它羅列了捲入運動的各色人等的證詞,甚至以一套紀錄片的方式,也足稱異色之作。作者雖屬該時代之後的世代,但本書卻止於後見之明的形體式性的奮進,卻是作者對自身內在能量進行總動員,與探討的進行直球對決。

推薦語

「在作者看來,綜合驗證日本『1968』的著作並不存在,所以他要利用歷史還原『1968』。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本書了解日本『1968』的面貌。而且,由於書籍的大部分是第一手文獻的引用,所以透過本書,我們能夠接觸大量第一手文獻。」——安井伸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此書的資料豐富,範圍亦遍及日本各地,成為一本超過千頁的厚重論著……可以說是一次試圖總結日本『1968』的巨大嘗試,同時也是歷史化的里程碑,但並不意味著這即是歷史的唯一版本。」——張政傑(東吳大學日文系副教授)

「本書不淪為當事人的『自我陶醉』、『神話』與『英雄事蹟』,而是由壓倒性的文獻資料整理與簡潔明了的解釋,為非一個當時空的時代開拓孕育一條能夠有效進入的路徑,這無疑證實了本書在《十九六八》研究領域中的意義重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熊英二

1962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博士,現為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是日本著名的歷史社會學家。 1996年以《單一民族神話的起源:日本人》自畫像的系譜》獲得三得利學藝獎;2003年以《民主》與「愛國」:戰後日本的民族主義與公共性》獲得每日出版文化獎、大佛次郎論壇獎;201 0年以《1968》獲得角川財團學獎;2013年以《如何改變社會》獲得中央公論社新書獎;2015年以《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戰爭及戰後生命史》獲得新潮社小林秀雄獎。 :沖繩·愛努·台灣·朝鮮,從殖民地治理到復歸運動”等書。他執導的311福島核災事件紀錄片《關係官邸前的人們》於2015年公開上映,並於2016年獲得日本映畫復興獎勵獎。

譯者簡介

黃耀進(第一、二冊)

翻譯工人。單譯有《牡丹社事件》靈魂的去向》、《台灣人的歌舞伎町》、《受制裁:統合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活著:軌道: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生命的奮鬥》、《回來的男人:一個一般日本兵的戰爭及戰後史》等;共譯有陳舜臣《半路上》、《他們的日本語: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台灣人的西藏》、《東京審判》等書。

羅皓名(第三冊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四冊第十七章─後記)

日本明治大學教養設計研究科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研究專長領域為日本戰後思想、社會文化史。代表著作為博論《谷川雁的反定型聲響:「工人」的動形態性》,以及《民眾的內在節奏與工人的動機:從《日本之歌》大幅谷川雁的聲響》、《邁向反知識原詩:詩人工人谷川雁的聲響認識論川雁的中日文期刊》。同時亦為再見!奈奧! 再見奈央即興壯大樂團彩虹手,並參與了包含劇團等跨域藝文行動。

馮啟斌(第三冊第十五章、第四冊第十六章)

高雄人,現居東京。政治大學新聞系、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畢業,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肄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佳作。曾出版數篇哲學、社會學領域譯作。共譯《原爆詩集》

目錄

【第一冊】經濟高度成長與「現代的不幸」

序章

第Ⅰ部

第一章時代性及傳承性的背景(上)-政治、教育背景與「文化革命」的神話

第二章時代性及世代性的背景(下)-對經濟高度成長的困惑與「現代的不幸」

第三章新左派的黨派(上)-自源流至六○年安保鬥爭後的分裂

第四章新左翼的黨派(下)-運動者的心理及各派的「特徵」

第二部

第五章慶大鬥爭

第六章 早大鬥爭

第七章橫濱全國大鬥爭、中大鬥爭

註解

【第二冊】大學民主化與自我否定的鬥爭

第三部

第八章「激蕩的七月」──羽田、佐世保、三里塚、王子

第九章 日大鬥爭

第十三章 東部大鬥爭(上)

第十一章 東方大鬥爭(下)

註解

【第三冊】彼時七○年的小鼠轉移

第十二章 高中奮鬥

第三章 從去年六、八年到六九年──新宿事件、各地全員鬥爭、街頭鬥爭的連敗

第四部

第十四章 十一○年的重點轉移

第十五章 越平聯

註解

【第四冊】從聯合赤軍到絕對消費社會

第十六章 聯合赤軍

第十七章 女性解放運動與「私我」

結論

後記

相關年份表

註解

【導讀別冊】

台灣中文版序/小熊英二

導讀《1968》/安井伸介

《1968》:如何講述一無所有的語言? /張政傑

進入「1968」的絕佳路徑/羅皓名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