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餐桌上的中國史

餐桌上的中國史

張競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24.00
定價 售價 $24.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一個食譜,可以看出一個朝代的經濟、科技、農業發展程度和文化成就。
你也可以這麼厲害。


提到中式食材,馬上想到東坡肉、烤乳豬、糖醋排骨…
其實古人對豬肉興致缺貨,最常吃生魚,豬成主菜是女真文化使然。
狗肉名列八珍,周朝皇帝必吃,為何唐朝之後吃狗肉會淪為不文明行為?
還有,孔明、蘇東坡住四川卻吃不到川菜,楊貴妃也可能吃過番茄炒蛋?
筷子直擺,不是漢人、胡人規矩。

所有的吃貨饕客,都要感謝五胡亂華、感謝宋朝弱弱的、感謝清兵入關…
許多失傳的中式食材,為何在香港、台灣得以保留?

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明治大學教授張競告訴你,
你吃了一輩子的中華料理,賣的食材與菜式起源,跟你以為的完全不一樣。

◎中式烹飪有中原、西域、五胡文化底蘊


孔子的餐桌-出自《詩經》、《禮記》、《爾雅》裡找好吃的
飯是中國人的主食?其實連孔子也得天天吃;還有,古代士大夫不愛豬,
捕撈技術決定今天吃魚或鱉;儒學經典《論語》、《禮記》不只教你做人,
原來也是美食教科書!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嘴很挑啊。
問:中國人是全世界唯一「什麼內都吃」的民族,原因是?

科技讓小麥變身翻紅,漢朝開始有酸甜苦辣
張騖通西域,最偉大的貢獻是帶回美食、還有製造美食的高科技。
不知狀的小麥,庶民難以下嚥,但「粉磨登場」後小麥從粗糧變成美食。
漢朝的街道上開始出現餐飲業,《鹽鐵論》痛批這些美食:「好吃到讓人犯罪與墮落。」
    
五胡並不亂華,魏晉南北餐桌大和解
中原的餐桌一直很清淡,幸好晉朝司馬家一番惡搞,造成「胡食」入侵,
不然哪吃得到杭州名菜「叫化雞」──類似六朝時代的胡砲肉。
我們也因此出現了北京烤鴨和牛肉斤餅,這都是胡飯的變形。
連廣東名菜「烤乳豬」,不明也是北方料理。

狗從食物變成寵物,隋唐盛世吃什麼?
周朝天子吃狗肉,還得設置官職「犬人」專門飼養,但到了唐代,吃狗肉反而變成了
大忌,南北朝,皇帝甚至淪為狗奴,為什麼?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