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六月暢銷書季風六月書榜
《李銳日記(全三冊)》
李南央編/溪流出版社
本書記錄了李銳回顧近現代中國的思想軌跡與政治歷程。他曾是「一二九」運動的學生領袖,也曾是毛澤東的助手,從參與建設新中國的水電事業到反三峽工程,從秦城監獄的囚徒到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成員最終,又在「八九」風波後險慘遭除黨籍。他的日記不僅真實表演個人命運的起伏,更深刻地映射了中國政治變遷的每一個關鍵時刻,堪稱活生生的中國現代史。
《直面黑暗:吳國光時評集》
吳國光/博登書屋
書中收錄了政治學者吳國光自2022年中共大至2025年初二十的時評文章,內容涵蓋中國政局的各自面向,包括政治、經濟、學術與社會。面對日益黯淡的時代,他選擇睜大眼睛觀察與思考,嘗試以微弱之光描繪黑暗。這些文字是知識分子的堅持與既省,也是一部時代的見證錄,呼籲人們在黑暗中保持清醒與愚昧。
《共同的底線》
秦暉/江蘇文藝出版社
本書辯護,在當代中國,應先守住一條「共同的底線」:即最低限度的自由權利與社會保障,而不是左右兩派之間的折衷中讓步。秦暉結合製度分析、文化批判與現實問題,提出我們目前提出的需要的不僅是共識之爭,而是重新建構一條可以對話、共存的社會底線,這是走出困境的關鍵,也是改革體制的基礎。
《1959拉薩! 》
李江琳/新世紀出版社
作者深入藏區與印度流亡社群,透過口述歷史與中共官方資料交叉對,重建1959年「拉薩事件」與「拉薩戰役」的全貌。本書不僅回答了達賴喇嘛為何出走、如何出走的歷史之謎,更開展了被主流史觀關注的藏地真相,是理解漢藏關係與當代西藏問題的重要著作。
《我熱愛的帝國:從毛澤東之路到習近平,橫亙兩代人的覺醒》
黃安偉(Edward Wong)/遠足文化
這是跨世代的家族記憶,也是一段毛澤東至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史詩。記者黃安偉追尋父親從解放軍逃亡到美國的過往,同時親歷中國的崛起與威權回潮。他從北京、新疆到香港,從懷希望抱到深感幻滅,貫穿個人生命與國家命運的相連,促成讀者進入一部宏大歷史轉折的現場
《人類新史:一次改寫命運的嘗試》
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 九州出版社
本書挑戰主流人類發展敘事,質疑農業革命、國家起源等歷史要點是否如教科書所描述。作者結合考古與人類學研究,試圖重建一部更貼近真實、更多樣的人類。這不是學術歷史上的突破,只是一場思想上的解放,鼓勵重新思考「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
《社會解放哲學與憲政社會主義》
聞天道/華憶出版社
本書從馬克思「社會解放哲學」的角度出發,批判蘇式列斯毛體制對無產階級的專政異化,鞏固無產階級的真正解放需先獲得人權與政治自由,再由知識化勞工梯隊實現社會整體解放走向。
《莫斯科回來的女人》
哈金/博登書屋
小說取材自孫維世的真實人生,描繪了一位女性知識分子在理想與政治夾縫中的掙扎。從留學莫斯科到囚禁北京,她的人生是追問理想燃燒後的殘酷寫照。哈金以憂鬱的筆觸表達了那個時代的忠誠與、愛與犧牲,既是對一代知識人的悼念,也是一場對歷史與信仰的深度追。
《去留之間》
傅國湧/讀道社
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麵對新的方向,必須在「留下」或「離開」之間做出抉擇。傅國湧現了一批十三位學者的真實選擇與私人文字,涵蓋了一場思想與命運的分水嶺。最終無論留或去,他們都深刻記錄了歷史轉折與時代風骨的痛點,是一部關於知識分子與時代互動的深情史詩。
教育教育和歷史學者、作家傅國湧先生近日離世,其關心知識分子的祖國命運,身體力行教育公益,堅持研究自由主義和個體在大時代的困境,以治學嚴謹享譽學界。他的作品是季風書園的優選和長銷作品。我們也懷念這位優秀的學者!
《一報一館一大學》
傅國湧/讀道社
本書聚焦在《大公報》、商務印書館與北京大學三個近代中國文化象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啟蒙、學術自由與社會改革中扮演關鍵角色。傅國湧以宏觀歷史視野與細緻敘事手法,回顧這三個機構與中國現代文明的未竟之業,文獻當前社會仍處於迷失與徬徨的立場發出警醒,是一部呼喚文化自覺與歷史反思的作品。
教育教育和歷史學者、作家傅國湧先生近日離世,其關心知識分子的祖國命運,身體力行教育公益,堅持研究自由主義和個體在大時代的困境,以治學嚴謹享譽學界。他的作品是季風書園的優選和長銷作品。我們也懷念這位優秀的學者!
黨的利益至上:習近平之父習仲勳的生平
作者:約瑟夫·托里吉安
發行商:史丹佛大學出版社
這是中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之父習仲勳的首部英文完整傳記。托里吉安運用新近獲得的文件、訪談、日記和期刊資料,生動地描繪了習近平在中國革命的幾十年中,如何在個人信仰與對共產黨的堅定忠誠之間取得平衡的畢生奮鬥歷程。
本書首度以中文全景繪畫習仲勳的一生,透過最新檔案與採訪他在中共革命與建國歲月中,如何掙扎於個人信念與黨性忠誠之間,並闡述其理念如何影響習近平今日治國風格。
奶茶聯盟:亞洲反抗專制與北京的鬥爭
作者:傑弗裡·N·瓦瑟斯特羅姆
發行商:哥倫比亞全球報告
瓦瑟斯特羅姆記錄了「奶茶聯盟」的興起,這是一場草根跨國青年運動,聯合香港、台灣、泰國等地反抗威權主義和北京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作者記錄了來自台灣與泰國等地香港自發組成的「奶茶聯盟」,聚焦他們如何團結對抗威權主義與中共威權,提供一幅亞洲民主運動的新圖景。
《襲擊者:叛變海軍陸戰隊員不為人知的故事》和二戰期間美國特種部隊的誕生
作者:史蒂芬·R·普拉特
出版商:克諾夫
本書講述了埃文斯·卡爾森的傳記。他是一位特立獨行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二戰期間曾潛入毛澤東的軍隊,後來組成了美國最早的特種部隊。他的故事連結了中美軍事史,並介紹了一位被主流敘事遺忘的非傳統英雄。
本書描繪了美國海軍陸戰夥伴卡爾森的非凡人生,他在二戰時潛入延安與中共共同作戰,並被視為美國特種部隊之父之父,展開了橫跨中美歷史的動人傳奇。
邊疆邂逅:俄中蒙邊境的知識與實踐
編輯:弗蘭克·比勒、格雷戈里·德拉普拉斯、卡羅琳·漢弗萊
發行商:聖菲利普街出版社
跨學科分析俄羅斯、中國和蒙古之間的邊界是如何在社會層面上產生和協商的。論文探討了跨越這些邊界的移民、能源、族群和生態政治。
匯集俄、中、蒙邊境跨領域學者研究如何建構、組成與實踐,連接埠移民、資源爭奪與民族認同等議題,呈現國境以外的地方焦點。
蘋果在中國:世界最偉大企業的崛起
作者:派崔克·麥吉
發行商:斯克里布納(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
英國《金融時報》資深記者麥吉記錄了蘋果如何透過在中國進行大規模投資(自 2016 年以來已投資超過 2,750 億美元)來建立其供應鏈,以及它如何與中國的經濟和政治體系深度交織。該書強調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這種依賴的風險。
本書探討蘋果如何透過龐大投資與供應鏈運作,捲入中國經濟體制,形成全球最強企業與中共政經體系間的結構綁定,並在地緣政治壓力下面臨重大挑戰。
台灣遊記
作者: 楊雙子林金譯
發行商:灰狼出版社
這本元小說於2020年首次以中文出版,並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講述了一位日本作家1938年在殖民統治下的台灣撰寫的虛構旅行日記。小說透過複雜的文化動態,探討了飲食、語言和殖民時期的遭遇。
本書以日本作家的虛構旅記,描繪1938年台灣殖民地生活,穿越食物、語言與權力關係,揭露帝國與被統治者間微妙的互動,是中日殖民歷史的重構文學。
自然界萬物只是生長
作者:李亦雲
出版商: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這是一本寫給詹姆斯的書,但它並非一本關於悲傷或哀悼的書。正如李寫道:「永不消逝的動詞是『存在』。文森特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永遠是文森特。詹姆斯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永遠是詹姆斯。我們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永遠是他們的父母。沒有現在和過去,沒有現在和將來,只有現在、現在、現在、現在。」《萬物生長》一書就是不屈不撓的精神證明。
李翊雲坦承兩個兒子自殺,用面對平靜的敘述探討瞭如何在理性與情感間求生,她稱“近期的接受”,這是最大的悲痛與思考並存了一部悼念詩。
乾杯! :50 款受日本啟發的雞尾酒
作者:娜歐蜜‧科爾曼 (Naomi Coleman);菲爾‧康斯坦丁斯科 (Phil Constantinesco) 插圖
出版商:史密斯街圖書公司/里佐利紐約
一本圖文並茂的雞尾酒指南,囊括了50款日式雞尾酒,從威士忌高球到珠海雞尾酒,應有盡有。它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為調酒師和愛好者帶來精彩體驗。
本圖文並茂的調酒手冊收錄了50種日本風味飲品,從經典高球到文藝創意調酒,承載了日本飲酒文化的精細與創新,是調酒愛好者的風情與味蕾盛宴。
半生浪漫
作者:張愛玲
出版商:Anchor Books
這部中國現代經典著作原版出版於1948年,講述了社會變革背景下週芷若與顧曼楨之間長達數十年的愛情故事。文筆優美,探討了命運、犧牲和記憶。
張愛玲的經典長篇小說《半生緣》,透過週志若與顧曼楨的情感糾葛,刻畫從戰亂到和平的社會轉型,展現愛情、遺憾與時代匯聚下的細緻人心。
《我們在地球上短暫地華麗》:一部小說
作者: Ocean Vuong
出版商:企鵝圖書
Vuong 描寫了移民們對連結的渴望。但「海洋」一詞也描述了 Vuong 獨特的寫作方式:他的文字流暢、流暢、起伏、戲謔、強大而震撼。當 Vuong 的母親給他取名為「海洋」這個貼切的名字時,她無意中讓他成為了一位語言豐富的作家,我們中的一些讀者會樂於沉浸其中……如同許多在他之前就已習得的移民作家一樣,Vuong 不僅將自己費盡心思習得的英語變成了自己的語言,而且還將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Maureen Corrigan,《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