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警察
遭遇警察
徐友渔、华泽
开放
低库存:剩余 3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人权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现象和突出特征,就是警察通报中,他们对公民正常、合法活动的侵犯、镇压,对人权的侵犯,达到了自境外以来文化大革命结束的程度。“和谐社会”的口号与警察国家的现实,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和讽刺。
近年来,作为对《 零八宪章》的签署与发表,对刘波晓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对北非一系列国家发生“茉莉花革命”的回应,中国当政者越来越依赖警察力量来维持他们所谓的“稳定”。在对自己的执政合法性丧失信心后,当政者对形势的判断有一种病态的敏感时,他们认为中国大地上到处都即将出现燎原的星星之火,他们的对策是把一切“不稳定”消灭于萌芽状态,他们把国家的大量资源用于社会的监视和控制,并在指导方针上提出“社会管理”即全面控制社会的概念。当极权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大势已去,面临中国正在建立市场经济的历史潮流时,这种恢复极权主义全面控制社会生活的意图既不得人心,又不能明显成功这种倒行逆袭剧了社会内部的矛盾,扼杀了社会的生机,毒化了社会的空气,当政者的严厉所为败坏了中国的形象,中国的人权状况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抗议,但他们只是以“反华阴谋”的说辞来欺凌人。
警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侵犯,他们无所不在的监视、控制、镇压行动,是极权后极权国家最突出的特征。柏林墙倒下之后,人们可以在反映苏、东欧国家社会生活的各种记录——展览、博物馆、电影、小说、回忆录,等等——了解警察形象的活动,了解人们在警察制度下的遭遇、痛苦、不幸和日常感受。中国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警察化特征,警察警察社会和侵犯人权的方式的基本与特点,值得记录下来,以供后人了解、研究历史。
必须指出,本书记录的中国公民与警察的遭遇,只是历史真相的一类,并非全部。我们只是把近两年在网上流传的,我们手上现成的文章挑选了一部分收入书,而没有做约稿、组稿的工作,警察通报的情况使得约稿、组稿无法进行。书中各篇文章的篇幅、体例、风格的不统一就是这种困难状况的反映。
我们知道高智晟、郭飞雄、刘晓波、艾未未等重大案例,我们无法把他们的遭遇包括在内,也没有条件约请他们的亲友提供描述他们遭遇的记录。我们还知道一些被困刑警讯问和虐待的事件,了解历史真相,披露这些事件是简单的,但我们没有做这样的努力因为,虽然这些事件的受害者再次出现明显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得知,他们在出狱前受到了严厉警告,甚至被迫作出保证,不得说出他们的遭遇。 为了免让这些因为受害者加入本书而陷入危险的境地,我们不得不舍弃了原本可以进行的、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我们确信,全面反映历史真相的时候势力会到来。
编辑本书的初中和侧重点不是要反映当代侵犯人权的严重和残忍。林昭、遇罗克、张志新等人的情况在案件中不断记录,我们不是要在这个方向重复和增添新章,我们想反映的,是警察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举报中,活动篇的公开化、日常化。
与苏联东欧秘密警察的活动方式不同,中国警察既不神秘,也不威严,中国公民遭遇警察不是偶然、个别、异常的,而是大量、经常的,不是在暗处,而是在明处。他们可以打个电话就上你家,或者不打电话就来,以往变成常客;他们可以定期请你喝茶、喝咖啡、进饭馆,早已成了酒肉;他们可以在被监视对象的家门口、楼下、小区入口处安营扎寨,人手不够时大量雇佣保安、城管、农民工,每人每月只给一千多元,为了监视一个人雇佣八个人,三班二十四小时连续。 近期警察像包工头,拉起近乱七八糟的临时工队伍——想见,这支队伍是不敬业、没有效率、没有士气的。
如此,原因太需要监控的公民,即使按照国家的恶法和警察的惯例也没有长期关押的理由,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也没有彼此的空间,对监控的监控和短期扣押人们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出于“千万别在我这里出事”的心理,出于“一定要平安渡过敏感嫌疑期”的命对个别人士,他们采取约束方式:明明是扣捕和拘押,却要安排成旅游、入住宾馆、呆在度假村,要人们相信这是“人性化”措施,其实是想规避法律程序方面的问题;而对于大多数监控对象则凶相毕露,打、骂、侮辱、虐待,对于身体残疾或身体有伤病的人也是如此。
在本书中,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人大多具有法律意识和知识,还有人本身就是维权律师,因此,在遭遇警察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编码宪法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这个过程中读者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些自称的执法者根本不懂法,他们需要亲眼向他们讲法,当然,即使在了解相关法律之后,他读者可以从书中记录的多篇文章中看到,遭遇警察的过程,就是在所谓“执法者”面前宣传和维护法律的过程。许多公民在遭遇警察时表现出区别于此前的“臣民”、“顺民”的誓言,他们以宪章书写、法律为武器,有理、有利、有节地抗争,而警察的无法无天中国进入新世纪后不断倒退的明显标志。
本书指出,警察只是中国庞大的警察队伍中的形象,他们是政治警察、思想警察、文化警察,在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中应该是这种性质的警察。尽管中国警察队伍中的犯罪和黑暗触目惊心,尽管警匪群体的现象不是普遍的,尽管警察与黑社会的合体也存在于一些地方不是秘密,但总的来说,中国老百姓力量还是把警察视为保护自身安全的人们对那些在公路上辛勤执勤的交通警察,在边境、丛山和密林中执行危险任务的缉毒警察,对为抓捕犯、呕心沥血工作的刑侦警察,对一切为了社会正常运行而坚守岗位的警察,充满敬意和爱戴,这群包括政治警察的人,他们是警察中的异类,是通向公民社会的隔膜。
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当政治体制改革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当“建立基础国家”作为真正的政纲而不仅仅是口号提出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缔政治警察。
放眼中国的未来,政治警察终将成为历史的陈迹。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