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觉醒:文革后中国思想变革历程1976-2002*
中国之觉醒:文革后中国思想变革历程1976-2002*
陈彦著,熊培云译
田园书屋
低库存:剩余 4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陈彦博士的这本《中国之觉醒》,评述了文革后中国思想变革之历程,从1976年一直写到2002年。2006年8月由香港的田园书屋出版。
毫无疑问,这二十五年来发生在中国的思想变革,其意义可与五四运动相媲美,但又远比五四运动更复杂。正像法国学家汉汪德迈在序言里所说,写这样一本书“是一个挑战”。诚如汪德迈所言:要搞清楚这二十五年来难以数计的各种中文材料,正式的或公开的或地下印刷的、中国国内的或海外的,必须是一个中国人能够做到;然而中国人又难以在现实光谱与参与历史面前保持必要的距离。没有任何人可以同陈彦一样能够如此清晰地符合上述双重条件。国人,又饱受西方文化熏陶。陈彦曾在武汉大学受过历史学的训练,尔后又留学法国,1987年在巴黎索邦大学获得医疗,同时又在法国国际电台工作多年,始终对中国问题密切关注并在海外各类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章。用余英时先生的话就是的,本书是“内在参与”与“外在观察”合而为一的结晶,用中国传统的观念说,涉及“得其环中”,另外又“超以象外”。本书原是法文写成,出版后颇受欧洲法国和文本界学术重视。如今出现中,想必也会引起中文读者的好评与遗憾。
陈彦是我的老朋友,读朋友老朋友的书是值得的。陈彦这本书写的是过去二十五年来中国的思想演变,而我自己也得算上感染思想演变的一个全程参与者和观察者,向老师讲述了重大事件、重要思想及其主要人物作者讲到四五运动、真理标准大讨论、民主墙运动,讲到这场争论和文化热的兴起,讲到九十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新儒家,讲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笔者以六四界限为,把这二十五年束缚了两个时期,前一段是后毛泽东时期,后一段是后天安门时期。由于作者所的这一思想转变尚未结束,若干争论仍在继续进行描述,我们和保卫思想转变也离得如此近,因此, ,人们在读此书时,免不了会见仁见智;但平心而论,陈彦此二十多万字的论着,其叙述之完整,条理之分明,成就之准确,立论的肯,都为数不多的。只要你对各方面思想持谨慎态度,你都可以算得上良多。
作者指出,一切改革观念都必有作为的指引和支持。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那么,中国近年来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应该受到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今日中国社会,并预测未来的走势和变局。
在书的结尾,作者自己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很精辟,具有启发性。例如谈到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作者指出,今日中国的共产主义政权,已经失去了意识形态和对经济的垄断,从最坚固的极权主义走向了后极权时代。今天的共产主义政权仍然具有某些极权特征,但逐渐向普通的独裁开始。它的徒有过去的衣装,内部自我已被淘空。从这一点看,1989年以后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东欧共产主义国家和苏联都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有意识的极权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中共领导人本人对共产主义极权主义的命运已有敏锐的觉察。他们既不再相信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未来、无产阶级江山千秋,也不相信这种制度可以通过自我改革而赋予“人性的正面”或具有真正的民主但同时又保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八九民运的爆发,柏林墙的倒希特勒,苏联的解体,不仅粉碎了共产主义政权的合法性,也使通过改革可以“完善”共产主义体制的幻想灰飞烟灭。自此,牢牢控制政权已成为共产党的一切重大政治决策的先决条件,而犬儒主义则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病。
作者的这一分析与论断相当深刻。从长期看,中共专制政权的衰落是客观的,这一点连共产党自己也不怀疑;但在短期之内却仍然可能继续维持下去。这种按照“经济放松,政治加紧”(余英时语)的既定方针,中国很可能成为一个拥有强的方针大经济实力的专制霸权。它必将给人类的自由民主造成巨大的威胁。毕竟,中国是个大国,中国不是古巴,不是北朝鲜。中国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也是世界的问题。就这点而言,陈彦先生的这本著作,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愚蠢的思想史领域。
──《观察》起始2007.1,胡平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