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香港好走怎照顾?*

香港好走怎照顾?*

陈晓蕾

三联

低库存:剩余 1

常规价格 $28.00
常规价格 促销价 $28.00
促销 售罄
结账时计算的运费
人生唯一必然的,就是死亡。
我们选择如何死去,同时展现了我们想如何活着……
思索死亡,更珍惜珍视。

─ 陈晓蕾,本书总序

独立记者陈晓蕾继《死在香港》之后的深入报道,仍围绕香港的善终问题层层深入,而每次她都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直视香港人最深的恐惧:当生命在倒数时,谁来照顾?

《怎照顾?》检视香港现时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老病死无法避免,但得到的治疗和护理,是和剩余的社会有关的。香港的医院、院舍、宁养院、社区是否提供了怎样的支持?香港病人可否待在家中,甚至在家离世?而社区的医疗、社福机构正在建设一张怎样的安全网?能否让香港人放心老去,平安好走?

以下摘自继续报道网站:

《香港好走怎照顾?》、《香港好走》 《有选择?》、《平安纸采访三年,超过三万字的调查报道,探讨香港人晚期医疗和护理问题。《怎护理?》采访超过十间医院,贯穿大量护理、社工、护理员、病人和医护人员访谈,检视目前的临终护理则离开家庭,尤其留在家里甚至居家世的空间。《有选择?》从病人出发权,拆解香港框框层的医疗系统。

在香港人口老龄化方面,医护政策正在转变之际,公众了解人生最后一程的医护需要,不仅让自己和亲友减少遗憾,同样重要的是能够讨论参与改变政策的进程,监察未来政策发展和资源分配。

穿越疾病与死亡,了解香港如何看待生命,合力使最后的一段路程,好走。
作者简介 陈晓蕾

香港记者,1993年入行,2009年开始独立采访,长期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题《剩余食》获得2012年香港书奖、台湾开卷好书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创作;《年死在香港流眼泪》获得2014年香港书奖;《有米》获得2014年中学生好书龙虎榜最高票选。

过往的专题报道亦获得2006年人权新闻奖、亚洲出版协会(SOPA)2007年「亚洲最佳中文人权频道」奖、2004年「亚洲最佳中文环保频道」奖等。

主编及出版著作包括:《死在香港流眼泪》、《死在香港见棺材》、《阿妈》、《好味》、《有米》、《剩食》、《香港正菜》、《6》 ISSUE》、《低碳有前景》、《一家人好天气》、《听大树唱歌》、《够照》、《生命里的家常便饭:任方利莎》、《香港第一》、《寻找香格里拉》、《教育改革由一个梦想开始》、《生命好家伙》。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