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毛泽东的《亲密战友》,1941-1966
彭真:毛泽东的《亲密战友》,1941-1966
钟延麟
联经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彭真早于延安时就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圈,在1949年中共胜利至「文化大革命」取得之前,身兼要职、权倾一时;「文革」后也以党国大老身分继续问政。彭真不仅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政治发展上扮演要角,他对近代中国大陆的法律制度与造成的庞然大物影响,也仍清晰可见。
西方的中国研究派基于系政治分析,认定彭确实刘少奇的头号大将,随其思抗、抗衡毛泽东,因而遭受之用计接连打倒,故也是对「文革」起源的流行解释。中共官方则将彭真定位为:信从领袖但不敬畏坚持原则而遭难,力推国家法制发展而居厥伟,更誉之为「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基础基人」。
该书基于大量史料的严谨分析指出:彭真太由整风机制与方法,打造与维护毛泽东的最高领袖地位;紧随毛氏独立,对法制建设之路浅尝则止,反之助之形塑固化「以言代法」形式,并择定群众运动作为治国主要方式;在中央和地方军事力量支撑毛氏日益趋于激进的重整大决策、运动和政策。1964年《人民日报》将彭真列入「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乃实至名归,绝非虚名。不料未及两年,毛泽东欲另辟新径的政治需要,加上上彭真本身随之而来的无可避免的议论,引发了毛氏对之严厉的批斗,进而成为其启动「文革」的主要竟事。
本书既是一部颠覆性的说、创新突破的彭真政治传记,同时也是一部颇具新意的中共历史论述,包括:有助认识彭真深度与闻的早期重大事件如延安整风、东北战争;大规模重建中共建政后诉诸群众运动与阿富汗法制正常管理之间的杠杆、拉扯,终而步上「文革」的政治历程;益于检视中共政法、经济、统战、对外最后,本书对探索中共「改革开放」的我国历史,如「元老政治」、再建法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点;并用宽广的视野,进一步了解中国制法曲折发展和别具特色的历史缘由,这在中共1954年的首部体制70周年之际,亦有一定的意义。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