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史:从快乐草到数位药丸,塑造人类历史与当代医疗的药物事典
食药史:从快乐草到数位药丸,塑造人类历史与当代医疗的药物事典
汤玛斯.海格
联经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现代人=药人 现代人的生活捕药,各种疾病都仰赖药物减轻人类对神奇药物的追寻,推动着医药的人类演进发展,药能治病,也能致命;无数生命的牺牲,目前已出现一部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药物演进史“药”,是“令人快乐的草”,还是“悬浮人体的毒?”从近乎神圣的发现到寻找药物的发明,始终追寻着灵丹妙药。揭开药物的神奇与黑暗,探索改变历史、影响世界的十种药物! 每一个划时代的药物出现,背后都有一群心思的研究人员、古怪的专家,他们的专业、天分与洞察力,加上努力付出的辛勤工作。不仅如此,新的药物必然问世,同时也需要一点误打误撞的运气,更与社会文化、公共舆论作者透过平易近人的文字,以医药的发展历史,加上当时社会、人文、风气等丰富的细节,讲述了十余种影响人类的重要药物背后非凡的故事,以及它们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 《食药史》从使用上万年之久的植物「快乐草」──罂粟开始说起,用引人入胜的叙述人类手法,介绍这些改变我们的药物。海格生命介绍的主题包括首先将天花吸食法引入英国的女性、恶名昭彰的迷药、抢救无数生命的第一款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物、容器药、威而钢、史他汀类药物,以及「单株前缀」这一最新领域,内容兼具深度与广度,读来发人深省,趣味无穷。 ◆五颗万药全世界最爱吃药的国家——美国,每个人一生吞服五万颗药。也许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物种名称改为“药人”,然后制造并服用药物的人种。 ◆草快乐:从罂粟、鸦片到阿富汗吗 罂粟是古人最有效、最安抚效果的药物,到如今是最有争议的。它是人类寻找药物使用、最重要的一种。 ◆玛丽小姐的怪物:天花、牛痘、接种疫苗天花至今仍然是有史以来传染力最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它当时在地球上绝迹,是因为接种疫苗的人数够多。 ◆米奇.芬恩:是安眠药也是迷奸药的水合氯醛水合氯醛不但是第一种安眠药,同时也是第一个广泛使用的纯合成药品。它跟吗啡一样,既用于医疗,也用于娱乐。 ◆来点海洛因止咳糖浆:治疗碱性吗成瘾的万能药水?加上海洛因的止咳糖衣锭销售数量以百万计,据称可以治百病, 从人类糖尿病和高血压,到打打嗝和女子性爱成瘾。 ◆神奇子弹:磺胺药物与抗生素革命 神奇子弹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会不是无辜的人,只锁定单一目标,所以凶手。我们能否制造出如神奇子弹般的药物? ◆地球上最神秘的领域:从减少手术休克到治疗精神疾病的氯普麻两耳之间那十五公分,是地球上最神秘的领域。有很多精神病患被判定为无法治疗,也没有人这些疾病的起因。 ◆黄金时代:193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中期大量大型制药公司在这肺炎发展,制造出接连不断的神奇药物。 下一个药物开发的大时代,重视的会是生命的品质,而不是数量。 ◆性、药物与更多药物:收缩药与威而钢女性一旦拥有控制怀孕的能力,就能为自己安排不一样的人生。由于这样的知名男人,也等来了他们的时机。 ◆魅惑之环:药物成瘾与麻醉问题有无解方?制药公司持续地寻找不致瘾既止痛的神奇药物,却屡战屡败。鸦片类制剂和相关药物的数量逐年增长,这是规模巨大的产业。 ◆史他汀,我的亲身体验:隐恶扬善的药物行销手法史他汀极大地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能目前全世界有数千人在吃此类药物。 但它的功效和特效有多少? ◆打造完美免疫注射:系统与单株疫苗就像血液里的导弹,能够并并锁定病毒和病毒,并协助清除。单株疫苗是我们所拥有的最接近神奇子弹的物质。 ◆药物的未来数位感应药锭、数位化新药研发、旧药新用、医疗化个人……,药物研发的未来,重大进展指日可待。名人推荐苏上豪(心脏外科医师、金鼎奖得主)寒波(人类学「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 廖泊乔(精神科医师、《文豪酒瘾诊断书》作者) 郑国威(泛科知识公司知识长) 媒体赞誉创意有趣,充满深刻洞见。——《书单杂志》(Booklist)笔力抚养,考据营养,内容很有趣。对于如何训练当代医疗,本书提出了精彩的意见。书本接近尾声时,作者说:「我查到的某些资料令我明白不。」我也有同感。——潘妮.拉古德(Penny Le Couteur),《拿破仑的扣子》(Napoleon's Buttons)作者探讨了人类与药物之间教人忧心的关系。……历史不断重演,一开始我们开发了全新药物,觉得自己神通广大,最后醒悟到,我们根本没有能力掌控药物。——山姆.肯恩(Sam Kean),《纽约时报》书评 在这本增广见闻、意义深长的章节中,探讨药物开发与医疗行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思考周延又动人心弦的研究成果告诉读者,寻找没有风险又药效增强的「神奇药物」不可能是的任务,所有的药物都有好处,也都有坏处。——《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这是药物的历史与演进。……叙述技巧精湛,全书读来有趣有趣。……内容专业、读来心情愉悦的书籍,畅谈现代医药。——《科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