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思想25在台湾谈中华文化

思想25在台湾谈中华文化

思想编写委员会

联经

低库存:剩余 2

常规价格 $18.00
常规价格 促销价 $18.00
促销 售罄
结账时计算的运费

「思想25」的专题是「在台湾谈中华文化问题」,从明确的「本土」角度出发,梳理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复杂积极含意,充分反映了台湾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不再逃避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进行对话与承认。 「思想25」专辑的产生背景是在鹿港,既瑞土深沉积淀着中华文化的小镇。本期其他专栏还有王力雄先生的采访、中国自由主义的国家过敏症等,以及对最近此起彼落的公民运动的关注。台湾民主化、政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积郁议久的问题逐渐爆发,代政治体制以及朝野政党却对抗无方。公民运动能否发挥真实、持久的功能是当代历史的关键事件。 《致读者》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街头的「公民」抗议活动此起彼落,显示继民主化之后,台湾(其实世界上许多社会也都如此)的政治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些积郁已久的问题逐渐爆发,民主化所构筑的代议政治体制,以及寄身于随后体制的朝野政党,却对抗无方、捉襟见肘​​。造成国内的冲击,但问题的大背景却损失了这个岛屿。两岸形势的急遽变化,不是台湾三十年来的统窠臼所能应的。此外,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一个新趋势:由于意识型衰退,经济发展模型,以及体质性的赤字赤字难以弥补,结果政治领域的领导─支配(领导-主导)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评价、面对这一趋势?公民运动才能发挥真实、持久的功能?大家尚没有答案,不过这些都是当代历史的关键,不能不深切关注。 本期《思想》的一些文章,已经开始面对这些新的事件、新的情况、新的趋势。首先,谢世民直指晚近社会运动的一种自我理解,对“公民不服从”这一概念开展开展精准分析,试图厘清其政治意义和道德内涵。经过三十年来的集体学习,我们应该已经积累起来有了与理性的经验,跨越了足够引人入胜的口号的迷惑,认真思考了运动的伦理。感谢世民这篇文章及时提供了这种伦理的反思。另外,南光远探讨了在世界各地民众运动中出现的“V怪客”脸谱,对于此类运动的另一种自我理解,也提出了伦理的质疑。 曾昭明、蔡孟翰的两篇文章,把视野拉到岛外的国际大局,分别分析了中国与日本这两个近邻大国的自我想像。诚如曾昭明所言,中国的帝国想像,对于中国(以及台湾、香港、日本等)的批判知识分子,势必构成严峻的挑战。也如蔡孟翰所以建议,中国如何超越帝国视野,东亚共同体的想法,才是化解日本敌意战略的正道。就像话回来,台湾关于服贸协议的争论,背景其实也在于我们准备如何面对中国崛起的庞大现实。凸显这个问题,特别需要我们踏实、认真作答。 但台湾要整顿眼中的「中国」想像,首先要思索如何自己身上的中华文化。毕竟,台湾的文化虽然本身有特色,基调仍然是「中国」(或者「中华」)的。本期专辑「在台湾谈中华文化问题」,从明确的「本土」角度出发,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复杂含积极意,充分体现了台湾人的自我意识对于成熟的追求,不再逃避在与自我者之间进行对话与承认。特别值得玩味的是,这张专辑的制作背景竟然在鹿港,这个既本土深沉积淀着中华文化的小镇。本刊感谢杨儒宾先生规划、此前这张专辑,也感谢几位鹿港在当地的文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在中国大陆内部,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同样面对这个崛起的大国的突发挑战,挑战是重新思考「国家」的挑战之一。本期刘擎与高全喜等人的文章,正面探讨这个高度敏感的议题。高全喜致力于宪政主义的思考与历史研究究长期以来,如何使中国这个「被政党夺权」的国家转变成宪政国家,是他的核心关切所在。刘擎则提出一种政治性的爱国主义,希望把中国民间真实的爱国主义情绪,引导、转变成一种归属与开放的公民文化。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