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思想(7)解严以来:二十年见证之台湾

思想(7)解严以来:二十年见证之台湾

思想编辑委员会

联经

低库存:剩余 2

常规价格 $18.00
常规价格 促销价 $18.00
促销 售罄
结账时计算的运费

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先生解除了实施39年的戒严令。当时当时解严,主因应是外部在的,包括中国大陆以及苏联登陆「改革开放」所造成的冷战体制松动;但也有内在的原因,包括新生力量的挑战与国民党领导意志的前沿。至今20年过去,林1990年的学运、或2000年的政党轮替,解严对于台湾的意义,似乎有内在的原因闻问者很少。确实,由于解透了统治者的决策,与后来大规模民众参与此前的运动性变化性质不同,在历史上的位置并不一样。但是,如果说解透代表了整个社会逐渐回归常态的政治生活,那么20年来的诸般现象,应该更能展现这个社会的根本性格所在。掌握这种性格,是我们要以解透为本期《思想》专辑主题的用意所在。 李丁赞、冯建三、张铁志、廖元豪四位,分别从社会运动、传播媒体、民主与贫困、人权发展几个方面,对解严之后台湾的得失败,提出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他们对解严之后寄予厚望、对解严之后的发展给予予肯定、但同时存在社会运政治化、媒体资本化、金权政治、赔付人权几方面,指出以及台湾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应当知道,如今这些问题已经无法归属于凌驾在上的威权体制,而是台湾社会内部的共同责任。 从较宽广的视野,严密解说对整个社会造成的改变固然可观,但其间的不变也需要。在面对我们所关心的思想、文化、学术领域,变与不变的对比,更值得玩味。严解以来,台湾的文化意识、价值意识、对世界的意识,都奉献了很多少的移转,然而基本的红色如今何在,需要进一步的探讨。除了本期发表的四篇力作,本又在十月举办过「后解严的台湾文学」座谈会,邀请陈芳明、唐诺、刘亮雅、张锦忠几位共聚一堂切切攻错,其内容可望在下一期的《思想》发表。 至于文学之外,戒严与解严对于哲学、史学、必然于社会科学,又造成什么影响呢?如果影响不大,那是因为台湾的戒严状态到底无伤于这些学门呢?是因为解严到底只有政治意义,并没有改变社会结构与还是因为台湾的思想文化学术与戒严体制原是同源,都是冷战、反共、以及威权式现代化的产物,只需解开严后的体制因袭这些大环境因素,也无碍于思想文化学术二十年来的新瓶旧酒相安无事?在本期的牲畜精彩之文章中,我们要请读者特别关注刘世鼎先生关于澳门五一抗议游行的讨论。有人常说,要透视一个重大社会事件,需要兼顾「结构」与「形势列」两个方面的分析。在这方面,刘先生的大作堪为牲畜。这样的观察视野,同时呈现长期的趋势与右边的动态,读者自然会认识到事件的来龙去脉与过程的残酷真实。本刊盼望继续发表这样的社会分析。 「思想笔谈」本刊新辟的栏目的,旨在促进中文知识界的对话与互动。本期针对自由主义当前的讨论,即由大陆、香港、台湾多位学者共同开创。在这天比邻的时代,此类专题对话机会仍属可欲不可求,我们很珍惜这样的机缘,相信读者也能领会其间的深意。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