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病非如此:一位艺术家的母女共病人类絮语

病非如此:一位艺术家的母女共病人类絮语

着, 刘绍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低库存:剩余 1

常规价格 $16.00
常规价格 促销价 $16.00
促销 售罄
结账时计算的运费

《我的凉山兄弟》、人类学家刘绍华“把自己当作田野”,横跨边界书写疾痛、记忆与新生母亲失智,女儿患癌症,两代人的全身风暴共同下坠又相互承托的关系变奏经历生死后反思自我、家庭与社会的照护之道学会向生命示弱,献给终将直面老病死苦的你内容我————————【简介】 2018年7月,母亲阿尔茨海默病早,而我被查出淋巴癌。母女各自遭遇生命剧变,家庭也作为社区承托着照护重担。如何接住下坠中的脆弱之人?如何重构身体、自我与关系?治疗与康复的“过渡仪式”是往复历程,其间有创伤减退、疼痛与绝望,也有重建、康复与新生。 病后五年,宛如一场经历、遗忘与重构的奇遇。也许因为我们都在生命动荡转变时,涵盖全身边界,默默调整了与自己和永恒的关系。生平第一次,我如此渴望理解母亲在想什么、经历了什么。在认知的渡口,全家都和母亲一起上船,度过了记忆与失忆的边界。我也从重病中毕业新生,学会向生命示弱,决心将自己交托,在人生下半场继续照护的实践与探索。 —————————— 【编辑推荐】 🍃人类学者“把自己当作田野”,跨越边界书写疾痛、记忆与新生四种“世纪之症”,进行生命的过渡仪式,作为一次重生。人类学家刘绍华与母亲接连罹患癌症与阿尔茨海默病,人生中场,重症重症,她以学者与病者的双重身份,记录了母女贝尔的生命历程。 共病到共生,母女共同下坠又相互承托的关系变奏,母亲原是照顾全家、运动样精通的健身达人,女儿原是闯荡天下、关心社会关怀的人类学者。两代女性身躯伤痛,在生命危机转型中重新看到彼此。 “当今,母女之间指点与被指点的界线愈来愈模糊。亲子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换位交流,所联起的生命关系,宛如合力画一个圆,共构圆满。”🍃打破疾病戒与刻板印象,叩问生命伦理与关怀照护之道与痴呆、忆失、病弱和解?如何将照护负担转化为监护?患者需要怎样的关怀?重病,如一面关系与人性的放大镜。 接触人情冷暖后,作者无意于写作创伤,也不是美化疾病历程,而是着眼于患者常被忽视的心理维度与关系重构,反思缺乏的生命哲学与伦理教育。 照护,不仅是个人之事,更是全社会之责。由疾病牵涉、方向、医疗人员、照护机构、政策法规等多方共同构建的照护网络。 🍃虚实一体,跳脱学术框架,以日常钩沉生命体悟细节每一章以小说笔法开头,描述母亲“小美”与女儿“小华”的日常故事,也是二人的生命史。母亲因失忆闹出的乌龙、亲友因食物串起的联结、“我”在康复过程中习得的身体结技艺……超越自身苦痛与自我叙述的传承,追忆后辈对后一代人生命历程的身体认知,召唤读者共情共感。 🍃繁体中文版豆瓣9.1分,读者感动落泪,医学教授王一方、照护者胡泳、作家于是、医生王兴诚挚推荐 —————————— 【各界推荐】 如何走出家庭“共病”的泥沼?刘绍华女士以人类学家的视角与笔触观察而细致记录了母女共病境遇中的丝丝酸楚与救治、救助、救赎历程,其内涵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医疗技术服务,而拓展到身体钝疗煎熬这不仅是对慢病时代社会照护体系的挑战,更是对人类迎击时精神营养的考验。值得一切遭遇或人生颠簸、人生变故的读者细读、细品。 ——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老病死苦,恰似出生一样是个过程。接受生命贯穿的每一段历程,就是失去意义和重获意义的交替循环。真正的照护完全可以成为巨大的意义源泉,因为枯萎几乎和同样重要。——胡泳成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病首先催促病人学习,继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调整自己和他人的。恰是在病中,后代似乎会对上一辈人的生命历程有灼烧的体认。照护最先带来的必然是破碎,但最终总能帮助我们确定爱的。本书从母女共病说起,最终不是母女共生,因为从照护开始,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核心,成为全人性的终极能力。——于是,作家、译者同时作者患者和照护者,从一个极其特殊的视角告诉每一位可能去探望患者的亲友,患者最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活在当下的领悟和示弱的美德。 ——王兴,作为医学科普作家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