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
(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内容简介本书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考古院士、著名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教授的学术生涯回忆录。从19世纪末开始,中亚地区有许多著名于世的考古发现,这些与享誉世界的老一辈学者如ME马松教授、普加琴科娃教授等杰出学者的长期努力密不可分。他们是图书作者的考古学引路人和人生导师。这部回忆录记录了一个曾经辉煌的中亚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以及一位少数民族优秀的考古学家是如何在考古实践中成长的往事。 作者的求学生涯、参与或主导的一系列考古工作,以及和师友之间的关心,构成了本书的主体。作者叙述简洁,叙述清晰,书稿兼具学术性和强制性。通过本书,读者既能深入了解北高加索和中亚重大考古项目的发展脉络,也能走进考古学者的日常生活,了解考古工作的艰辛与兴趣,更能体会到两代优秀中亚考古学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这是一部能够激励人们热爱读书治学、激发对考古学的兴趣与兴趣的不可多得之作。 ◎编辑推荐考古可不是蹲在土坑里磨洋工,马松导师一天的行程安排会严格到连学霸都偷叫苦。就算导师是世界闻名的考古专家,学生也很乐意偷偷送他一个外号。当画了三天三夜的古城遗址被白蚁啃得七零八落时,谁都会被气到一起在床头背包里哭。 在被导师抓到睡懒觉之前,捏着面包冲到考古现场需要四分之一? 未来的考古学家也热闹了偷摘的沙地西瓜,被骑毛驴的看瓜人一路狂追! 天气变得寒冷,野外的考古学家,担心不要,猫像睡到厨房的灶台上去吧!这是瑞德维拉扎教授在书中讲述的考古平台的日常生活。界面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在这部回忆录里,无论是作者自己,还是他最崇敬的导师马松教授,以及他的考古学同学们,都是有趣的镰刀人物,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这是一部能够吸引你一直读下去的回忆录。书籍的黑白老照片补全了年代感,把读者带到了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的中亚考古世界。 本书属于《新丝路艺丛》。继《地中海城记》和《陌生人马可》之后,让我们跟随“中亚考古骑士”,从北加索的切格姆出发,穿越土库曼斯坦的梅尔夫古城、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城,直抵帕米尔西部的巴克特里亚,探寻中亚考古的艰辛岁月和辉煌成就,回味两代学者的青春芳华和日常生活。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