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于当下:技术理性的个体化阐释
驶于当下:技术理性的个体化阐释
徐前进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编辑推荐☆一次亚伯拉罕敏锐的写作实践,打破非虚构写作的定式,让不能言语的汽车成为主角,真正实现了“把自己作为方法”☆我们都是日常生活的专家之“出行”,感受此时鲜活的汽车驾驶历程:菜鸟怎样克服新手恐惧成为老司机?手动挡的乐趣在哪里?机动车一定好于国产车吗?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交通事故? ☆糅合理论与现实,以深刻洞见引导诗意文字,反思人与技术的关系,绘画涉及不同以往的思想图景:包括汽车纳入的物质机器如何影响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哲学学者汪民安、徐英瑾,社会学学者田丰、严飞,历史学学者高毅一致推荐:很有想法! 20世纪以来,汽车取代牛马,成为公共道路的主角,它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工具,塑造了现代人类的空间感、时间感,成就了整个世界的社会景观。然而,汽车自身的状态却很少进入现代改变文本,也无几可能进入现代历史未来,因为它无法言语,没有情感。 本书试图完成一次创造性的写作实践。这是一个需要依靠感觉、想象力与修辞的领域,目的是为了不能言语的物质融入文本,成为供留存的历史记录。作为一名普通的车主,作者和4s店销售员、驾校关系师傅、出租车司机、修车工、交警、车险理赔人员等一起感受着汽车存在的存在。作为一名专业的学者,作者则在自己的汽车中构建了一个微小的思想空间,思考现代技术与人的。 “通过一位历史学者对购置和使用汽车的个体感受,思考工业化引起的人的境况的变化,初看视域可能有点偏狭,但由于作者的人文社科知识修养,他的先锋尝试仍不乏有益的启示,财富引起一股潮流,在日常生活史领域开出一片新天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毅 “联结足迹、引擎火花塞与时代精神的轮上奇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用得的》作者徐英上瑾 ◆作者简介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着有《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并于《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刊物发表数篇文章,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开拓写作文字制度的边界,葬历史学家与未来的关系。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