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译丛:历史与记忆
人文与社会译丛:历史与记忆
[中]杰弗里·丘比特
译林出版社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记忆史研究的指导之书。聚集历史学家的普遍重视。 ★轮廓清的“历史”与“遗忘”,以历史书写对抗。 ★著名历史学者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法国史研究会长沉坚力荐。 【内容介绍】近来,“记忆”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记忆”既代表着一个新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又代表着一种阻碍的途径,借之可以将历史概念化,成为更为普遍的探索领域。本书针对记忆的各种探讨和理论,提供了内容易进入形式又发人深思的引介,所涉及的主题聚集着历史学家的普遍重视。全书关注记忆在所谓历史过程中的角色,凸显了个体与集体之间、作为遗存的记忆与作为重构的记忆之间,以及记忆与历史作为各种回顾性知识之间的关联。 【学者推荐】 个体抑或群体,赖于对自身过去的认知,而形成身份认同。记忆与历史都有关,却存在普遍颉颃、重叠震荡。杰弗里·丘比特这本书,对这一复杂论问题的处理,有足够的卷轴深切,既是进入这一论域的可信导引,又是深入研究的可靠关联系。——彭刚,清华大学副校长、历史系教授在记忆史成为历史研究的新宠,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并无定论。比如什么是历史?什么是记忆?这两个相联系的概念是重叠分割还是区隔分割?历史把记忆作为研究对象回到“此时主义”吗?作者从廓清“历史”和“记忆”两个概念开始,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审视上述问题的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思考,读来很受启发。应该说,一部是响亮又实用的记忆史的指导书。 ——沉坚,中国法国史研究会长、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编辑推荐】 近三四十年来,记忆已经成为历史研究的核心。关于记忆,着着纷繁繁杂的意象。作者提出:我们要把记忆视为结构性框架、生产图像性过程,还是一连串?它唯一地描述为已逝的片段,还是连接过去与当前存在的线束?它比作一刻印心存在于过去经历的蜡版,还是邻近今日图像的仓库,延续或成为迷宫、全息?在这些象意之间做出的选择,为我们往后的思考设定了轨道。在学界称为“记忆的转向”(转向另一方面,作者不吝笔墨,大力厘清“历史”和“记忆”这两个具有调节作用的术语,为全书叙述坚固的基础。另外,虽然作者本人专攻领域为现代史,在此书写作时却并非囿于一己研究经验,而是在主题选取上着眼于历史学家的普遍关系,写出一部历史论和意象都值得一读的力作。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