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与服从
自恋与服从
伊索尔德·查里姆、伊索尔德·沙里姆、
上海三联书店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人是自己的理想”聚焦自恋,剖析社会现状重新思考竞争、工作与优绩主义 透视下的自我与社会心理 芭莱赫哲学奖获奖图书 ◎内容简介 理想自我毁灭了权威,对每个人提出要求:你必须连接,成为你的理想。这对自我和社会意味着什么?本书介绍了自恋,从经济、社会、道德等维度,介绍了从古罗马到近现代“自恋”逐渐取代权威、信仰成为我们服从对象的过程,结合不同时期思想家如斯宾诺莎、黑格尔、马克斯·韦伯、弗洛伊德、福柯、阿尔都塞等人的旋转,分析当前的过度竞争、量化管理、自我规训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看到陶醉的“我就是我”的矛盾之处,走出想象的田园诗,不错过他人与周围的世界。 ◎作品看点 ★“我们都是自恋者”——论自我,从自我到理想自我 我们计算自己的完善喜好,量化锻炼目标,待办事项清单,不断自我,希望在竞争中胜出,逐步实现职业目标……在自我聚焦的核心,作者在本书中观察了一种新形式的自恋发展:追求“自我”,愿意服从于“自恋的艰苦”。 “自我”,我们始终生活在“服从”。本书通过探讨不同时期思想家的观点,从罗马的“自愿为奴”、近代的“服从是内心的态度”,到现代的道德、仪式和“我就是我”的认知,展示了自我身份的不同构建方式。 ★“作为唯一原则的竞争”——论竞争,从消费主义到自我危机关系的在一个全面竞争的社会,在自由主义的市场中,个体成为高效运转的工具,市场的逻辑通过确定我们的内在欲望从而支配我们的努力,从而本书以自恋的视角分析过度竞争、消费主义与自我关系的危机。 “不可替代,不可异比较”——论工作,从独到性、360度反馈到与他人的关系基础上对探究自恋与珍贵自恋的区别,作者指出,在工作中,独异性成为工作的原则,每个人都在360度反馈这一相互评价系统中逐渐被赋予了对认可的渴望。这种机制让成功与实际脱钩,使工作取得了一次“表演”。每个人都成为“他人的评判者”,也都服从于他人的评价。 ★ “成功的货币是关注”——论关系,从流量沉迷到社区幻觉流量时代,从中学、小社区到兴趣圈子,自我关注成为当今社会的活动,使自我陷入流量与社区层;同时,以自我为导向的技术覆盖了健身、饮食、心理咨询等领域,不断操纵着自我的选择,导致注意力依赖于自恋的困扰。 从个体的自恋集体到的自恋,自恋与社会结合,成为一种全方位的动员,我们掌握了自主权,但却没有迈向全面的自由转向了舆论,陷入了自恋投下的阴影。以另一种视角看国外的社会心理,首先反观自我,为强健找到心理条路。沙里姆在书中提出的理论是令人痛苦的,它在这个世界上展示出来,几乎每个人都跪在自己的自我理想面前,并试图在任何外驱力的情况下实现社会期望。——德国《波恩新闻总报告》要求一部著作,但仍然易于阅读,其睿智的思考过程也很容易理解。——德国《每日邮报》令人激动的分析,颠覆了许多公认的社会观念,重新赋予这一主题自身的心理内核,从而将我们提升到不仅仅是社会产品的高度。——德国Pro Zukunft杂志沙里姆让我们都认识到了但没有充分理解的事情变得清晰。——德国西部广播电台对我们身份的精彩分析。——德国真实《日报》 沙里姆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的实用性。它现在可以愉快地回答新的自由主义是如何有效地培训其市场参与者的。在她看来,它的思想家们忽略了它的本质。——捐赠《标准报》年度最佳分析。——捐赠《信使报》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