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讲稿
《堂吉诃德》讲稿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 纳博科夫在哈佛的文学通识课,现代批评上的一件大事 ★ 在七拼八凑的哥特式纪念堂里,六百位学生面前,严厉批判这部“监控百科全书”,纠偏人们长期以来的误读 ★ 纳博科夫讲第三稿,大师小说的文学课。 编写了关于《堂吉哈德》的讲稿,作为哈佛通识人文课程学科二的讲授内容,讨论发展的起点。该门课程小说的讲稿经过资料汇总、编辑整理后出版,名为《<堂吉哈德>讲稿》,与《纳博文学讲稿》和《俄罗斯文学讲稿》共同构成“纳博科夫文学讲稿”。在《<堂吉哈德>讲稿》中,纳博科夫对这部西班牙经典著作逐章讲解,充分展示了他对《堂吉哈德》的一系列洞见。一般认为《堂吉哈德》是一部严肃的讽刺作品,但纳博科夫认为这种解释纯属陈词滥调,他将《堂吉哈德》诗作了这样一部作品:描述了著名的骨瘦如柴的骑士经历了一系列残酷事件,却仍葆有荣誉和天真。 有人将《堂吉诃德》赞为实在写下的最杰出的小说,创作了一部描写经典不衰的人物形象的文学——饱受身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堂吉诃德和他粗俗滑稽的扈从桑丘·潘沙。他们在作者塞万提斯的笔下结合当时西班牙宗教法庭和政治迫害的历史背景,塞万提斯却毫不畏惧地对神职人员乍弄小说,其幽默中蕴涵了“哲学的洞悉和真正的人性的深度”。然而,在纳博科夫看来,以上都是胡说八道。 纳博科夫认为,《堂吉哈德》是一部十分原始粗糙的小说,属于流浪汉和无赖的冒险故事一类,结构松散、杂乱无章。《堂吉哈德》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并不连贯,前后情节多有出入,可见塞万提斯作者在创作时的懒惰。与一代的读者常会因为小说中的段子如蠢驴、受苦的动物、流血的鼻子等笑破肚皮,但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这些情节构成这本书不喾为“干扰百科全书”。 但无论如何,塞万提斯的天赋才能拯救了这部小说,他拥有一个艺术家的直觉,成功小说中不连贯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并且在创作他可怜的主人公的时候,他的艺术超越了他的偏见。堂吉哈德的形象经历了前期的转变,从一开始讨人厌的乡绅吉贾诺老爷,到伸张正义的疯子骑士堂吉哈德,到最后幡然醒悟的善人吉贾诺,成了温柔、怜悯、无私、豪情的代表。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德、福楼拜都将堂吉诃德的故事搬出西班牙,自己的需要重新开始塑造。一个文学作品人物往往与作品分离;离开他的祖国,离开他创作者的书案,在游历西班牙之后又来游历世界。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