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下摩根山
驶下摩根山
阿瑟·米勒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你如饥似渴,而你却管这种饥渴叫。” * 一个“重爱情婚者”的婚姻故事,直击当代人的情感困局与迷思 * 百老汇、伦敦西区常演不衰,提名托尼奖最佳戏剧、纽约戏剧委员会杰出戏剧奖 《驶下摩根山》(又名《特殊病房》)是一部探索人性、批判现实的婚姻家庭剧,是米勒90年代戏剧作品的第一部。主人公莱曼·菲尔特野心勃勃,精力充沛,坐拥一切:蒸蒸日上的保险事业,诗人的名声,敬爱他的孩子和妻子。一个暴风雪之夜,莱曼在前往埃尔米拉途中的摩根山路上遭遇车祸,重伤昏迷,被留院住院的特殊病房。妻子莱奥正在病房外焦急等待,此时,另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匆匆赶来,也自称是莱曼太太。莱曼躺在病床上,半梦半醒间,他与两个女人的回忆不断浮现在眼前。故事在过去的回忆与现实时空间不断交错,在两个女人充满震惊、疑惑、敌意和痛苦的接触中,莱曼重婚的可怕事实慢慢浮出水面,而莱曼本人也陷入了自身的挣扎和心灵的困境。 该剧1991年10月由布莱克莫尔指导在伦敦首演,2000年4月在纽约百老汇大使剧院首演,共演出了140余场,引起评论界和观众的热烈反响,曾获1999年最佳戏剧文学提名和2000年托尼奖最佳戏剧提名。2016年1月,为纪念阿瑟·米勒诞辰100周年,由赵执导的国话版《特殊病房成功》首演于北京先锋剧场。 *全剧所有的和人物行动都被设置在一个病房内,所反映的问题之普世性,焦虑是人人都有的“心病”,这种“心病”不分国界和信仰,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病房”来观察这样的“心灵”:在物质条件充裕的今天,我们意识到自身逐渐膨胀的情感需求?——《纽约时报书评》* 最后试图要我们相信,是一种对死亡的彻底恐惧,灵魂对不朽的原始渴望,将莱曼引入了他的憎恨。——《视相》(综艺)*《特殊病房》阿瑟·米勒晚年有灵魂、有思想的一部,探讨了人性、情感和价值观,特别注重现实对现实的深刻探究。——周予援(国家话剧骨剧场)*在极端贴合当前社会现状的同时,天际也带有批判色彩,刻画引发了一个充满贪欲的男性角色,体现出人自身情感需求无法捉摸的荒诞性,直击西方人们情感生活扭曲的现状,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反思意义。——赵以(青年导演、编剧)*这部戏用了新的戏剧理念,内心与现实的时空转换,跳进跳出来都很快,用老套的表演方法可能不够,闻新的东西。——李健义(国家一级演员,国话版莱曼进食者) *米勒90年代的首部现代作品《特殊病房》是对社会婚姻与性爱在道德与哲理方面深刻的反思,其深刻的现代性在剧中所展现的现代社会婚姻与爱情、道德伦理与性爱本能之间的悖论。在批判社会最高阶层的堕落与虚伪的同时,也反思了婚姻制度。——胡开奇戏剧翻译家、上海戏剧学院访问教授、国家话剧院英美戏剧顾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