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问题:是内心深处的呼唤还是对“人类精神”的信念?*
奥威尔问题:是内心深处的呼唤还是对“人类精神”的信念?*
(加)埃丽卡·戈特利布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低库存:剩余 2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十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传统评论家却认为这部小说顶多能算一部“有瑕疵的杰作”,因为其实质上是由绝望而生,表现出病态的悲观主义,否定了人类自由斗争的价值;首先认为奥威尔因绝望而患上了癔症,因此在写下小说后不久便郁郁而终。
“奥威尔绝望”的指责来自心理学、政治学、女性主义、哲学等多种批评理论。本书直面这些传统论点的强劲攻势,提出了全新的解读:《世纪八四》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美学整体,应在20世纪的文学杰作中占领一席之地。
埃丽卡·戈特利布另辟蹊径,习惯拓展批评视野,将小说“讽刺作品”、“奥威尔所有的文学作品”和“当代心理学著名理论”三语境中进行对准;精读,文本关照小说中易被忽视却是解密奥威尔思想关键的《戈斯坦因的书》和《新话原则》两段说明性文字;并创新地提出,成功地融合了论和心理小说现实主义的类文类,不属于单一文类。在努力下,书中提出了奥威尔坚守的“人类精神还原”信念。
···
温斯顿的绝境并不代表奥威尔的绝望,极权统治下人的绝境确实构成了对奥威尔的心理考验。奥威尔经受住了这个考验,他选择的是反抗而不是接受那个陷害温斯顿于绝境的极权世界。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不放弃期盼光明的权利。
——徐贲
一部为理解乔治·奥威尔的思想做出重要贡献的作品。
——威廉·克里斯蒂安,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政治研究系教授
通过极为合理的竹筏创意地编排文本证据,戈特利布地出色地应对了挑战……她的观点具有说服力,又具有启发性。
——帕特里克·雷利,《乔治·奥威尔:时代的对手》一书作者
戈特利布将锐利的评判与卓越的洞见、敏锐的分析与恳切的热情结合起来。
——丹尼斯·罗哈廷,圣迭戈大学哲学教授,《奥威尔研究》主编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