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年心绪从理
华年心绪从理
王耀宗
一八四一
2025年6月18日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一个时代的大故事其实是由很多个人的小故事所组成的。时代只是一个框架,个人才是真实的经验、过程和内容。耀宗教授讲述他个人的经历、感受和观察,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和想象。
——吕大乐(社会学学者)
王耀宗教授主编的《神州三十年:香港新起一代看中国的发展》,是我大学时期接触当代中国的重要启蒙读物。我对他那一代香港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很感兴趣,但在方面始终缺乏少量的自传。本记录正好切切地再现了作者的人生历程,也为香港留下了一段迄今为止的历史纪录。
——陈祖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特聘研究员)
香港的思想历史充满断层与遗忘,更谈不上传承继往极,需有心人多加努力。王耀宗教授作为知识分子与学者,亲身参与、评议与研究香港半世纪有余,除非他退休后还花心力撰写回忆录,此书必然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素材,也是新一代人学习过往的宝库。
——叶荫聪(文化评论人)
王耀宗教授由一名偷渡者最高晋级等学府警官,印证了从前社会向上流动的可能。他学贯中西,年青时流动游学,激发香港作为一个面向世界开放的城市提供的种种可能。纵然胸怀世界,但也如同代人一样,始终牵挂国内历史起跌,大半生努力善用这𥚃曾经的存在自由空间,以知识去回应时局。
——叶健民(布里斯托大学香港史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认识王耀宗,在「六四」之后,他与一批有心人在香港办民主大学。长期以来,他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专业精神,从独立思考和入世观察的角度,关心时局和民族命运,建言颇多。世人需要这种治学和实践态度,相信这本书有所启示。
——刘锐绍(资深传媒人、时事评论员)
香港政治学者、公共知识份子王耀宗教授,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相交的外界知识分子,由成长的个人写至从岭南大学退休,记录了香港当代文人史重要篇章。王教授的生命史代表了香港战后第一代大学毕业生从并不优渥的环境中成长、求学,凭借知识的热情和晋身对「天子门生」,继而走向外国留学开拓眼界,回港后任教于大学传授知识,同时公共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政治事务,推动香港民主进程,及后不得已离港,远扬后回忆「再也回不去的香港」,有感而写下本书。回忆录将个人生命联系香港盛衰,乃至万马齐喑的无奈,也有一杆剑的奋发和锐气,是香港历史的重要一页。
王耀宗,出生于上海,八岁来到香港,二○二二年居澳洲。七四年中文大学文学士,七六年哲学硕士,九二年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社会学硕士,九六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政治系移学博士。曾任香港岭南大学政治系(现为政府与国际事务学系)正教授、系主任及协理副校长(学术事务)等职,服务岭南大学逾三十载。
中文著作有:《中国问题面面观》(1990年)、《中国学生运动的反思与前瞻》(1992年);编写著作有《神州三十年》(1979年)、《神州四十年》(1990年)、《神州五十年》(2000年)、《神州六十年》(2009年)。
中文著有: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改革二十年 (2005);编辑:一国两制的危机:香港回归以来的转型 (2004)。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