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等到下一代:流行文化与身分认同香港史备忘1970s-2000s*

等到下一代:流行文化与身分认同香港史备忘1970s-2000s*

李照兴

二〇四六

低库存:剩余 1

常规价格 $27.00
常规价格 促销价 $27.00
促销 售罄
结账时计算的运费

内容简介

「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
就是命令自己不要忘记。”——《东邪西毒》
香港流行文化历史考古
香港身份认同的四十年流转史
沧海遗珠大追认+文青成长私记
香港文化思维的自由奔放与贴切传神
是全球华人成长中的集体记忆
为香港流行文化整理四十年脉络
追溯香港流行曾经赖以成功的基因
为什么香港文化可以创造流行盛世?
目前香港身分又如何流行?
正在消失的身体分文化可以如何传承?
是从哪天开始带着流行文化的自信
我们骄傲:我们香港人
我们又终将要去哪里
由李小龙、许冠杰、卫斯理、张国荣、梅艳芳、林夕、周星驰、王家卫到四大天王;从功夫片、警匪片、黑帮古惑仔到卧底无间道,一间茶餐厅奶茶呷到的港式风格,这一波始于70年代的香港流行产业及文化输出,到90年代达顶峰,是几代香港人自鸣得意的标签,成为了肯定自我的身分认同。
在挪用其时异常篷勃的文化商品和偶像风潮的过程中,同时激发了更多香港新一代投身创作与消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成长经验。
香港流行文化黄金时代是如何被创造的?
所谓「港式」又指什么?
它又如何输出到全球华人地区,形成了「香港大流行」并一步步蜕变成「香港身分」的载体?
这又是一场跨界别新兴媒体热潮下的和谐并肩:电视、电台、电影、出版、杂志、漫画、时尚、商场空间各种潮流大交汇。
一种无序中自生成序的凸显香港流行美学。
一个与全球华人文化圈息息相关的狂飊时代。
香港流行文化史,也是全球华人文化界的交易志和演变史。
正值香港面临文化危机、身分存亡争辩之际,要回顾香港流行文化大流行历史,就不可避免避免同时也是一次香港文化的文艺复兴与再植。
往后,文化香港身分,既要保存香港,同时讲求再植与跨域长期联系。依仗是热爱的、经历过这个演习的香港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香港流行史记。
书籍特色
李照兴早年曾创作《居住的101个理由》,在台湾本有电视台。他撰写的《王家卫的映画世界》,亦是电影界中知名著作。本书距离他上一本著作已逾十年,他亦有心建立离散港人/华人之论述,相信出版时一定会有哄动,是本社未来重点操作项目,亦将在台北书展举办活动。
名家推荐
吴俊雄(流行文化学者)
金成(《美纸》总编辑)
卓男(影评人)
卓韵芝(编剧)
马世芳(作家、主持人)
马欣(影评人)
陈冠中(作家)
陈慧(作家)
梁文道(文化人)
黄宇轩(城巿曼哈顿)
曾志豪(传媒人)
邓小宇(文化人)
钟雪莹(金马影后)
(按姓氏笔划序)
「李照兴的文章,有视野,有人气,我一直爱读。写文化评论,他有边缘人的优势:比战后婴儿年轻,比数码世代老成,实时目睹丁蟹,体验过政治交接,并提早用脚行遍大地,直击潮爆中国。香港流行文化生于边陲,数奇出的转折。是更好的历史,由李照兴来写,我想不到香港的人选。」——吴俊雄(流行文化学者)
「李照兴总在逍遥独游间吸尽世间的日月精华,以再兼收并蓄的笔触将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写出一本探索整整三十年的香港流行文化好书,非他莫属!由黄金盛世的香港电视、电影、电台、出版,讲到港式时尚和商场空间,以及香港身份的视觉、消失和传承,波诺跨领域的足迹,波斯香港流行文化从在地、跨越以至重新植根于全球华人世界般,实习。”——卓男(影评人)
「那是什么? 那是余年香港偶夜半想起,那些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会的友伴,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召开的集体仪式;那些我们曾经以为像呼吸喝水一样自然的,但现在堪毒药猛兽的言语和行动。当然,还有李兴照如此深情的脚步支撑的替我们这代人所召唤回来的流行文化记忆。是的,那样生猛放肆无所顾忌,就是香港,至少是李照兴和我的香港。因为如今,失去,所以我们要记起;又因为我们记得,或许犹有余烬。”——梁文道(文化人)
「作为八十后,成长于九十年代,到了千禧后,开始想参与其中,共同创造香港文化。于是,对二十世纪末香港文化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精彩的着作,也既对千禧后现在进行式、百花齐放的当代到来,也要充满期待,急着想将一切放出有的脉络里思索。赋予1970年代– 2020年代这半世纪的香港文化,评论人李照兴的文字,一直是我这代人最重要的座标之一。从《香港101──爱恨香港的101个理由》到《香港后摩登:后现代时期的城市笔记》,从他的专栏文字与影评到「B」镜头:流行世界自由连接》,这位前辈持续启蒙大家,以宏观的视野评价身份与潮流。尤其喜欢这本书「蒲点考古学」一章,那是香港一直有待书写的城市空间文化史,非常精采。」——黄宇轩(城巿曼哈顿)
「很高兴现心脏病人肯花这么久,心机,研究写香港流行史,回报肯定不成正比,十分钦佩和感动,希望出版后得到文化界的正面回响和肯定。」——邓小宇(文化人,《号外》漫画人之一)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李照兴


香港作家、创作人、出版人。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毕业,主修文化研究。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研究领域包括香港电影论述及城市流行文化。曾于香港《经济日报》、《号外》杂志、《周末画报》等多家媒体机构担任记者、主编、出版人及创意总监等岗位。北京连续转长驻香港、上海等城市从事第一线采访、文化记录及个人创作,采访及评论作品现见于端传媒、《号外》、《明报》等媒体。

尤爱站于时代的热点,记录并整理城市进程的来龙去脉,世代交替的吉光片羽,身分混杂的文化冲击。曾经是1997年的香港、2008年的北京,直至2022年的上海。现在关注香港流行文化记录及阐述、泛亚洲城市观察和跨域华语文化圈现象,创有「B镜:流行文」化自由连接」专页,流行文化评论、流行历史与持续当前包括东京、香港等亚洲城市的新兴文化梳理。面对当前变化的后香港新常态,也是时候通过对香港流行文化发展进程的重新检视,探寻当年香港身分崛起的成因,今天面对的焦恐,以至未来去往的方向。

个人或编辑出刊作品:
《香港101-爱恨香港的101个理由》主编(2000)
《香港酷酷》作者(2001)
《香港后摩登》作者(2002)
《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合编(2002)
《王家卫的映画世界》合编(2004)
《潮爆中国》​​作者(2008)
《燃后中国》作者(2012)
《新锐亚洲YOUNG ASIA》主编(2012)

《潮爆中国》​​获香港电台主办「2008香港书奖」、香港政府图书馆主办「第20届中学生好书龙虎榜十本好书」及「2009搜狐年度十佳图书」奖项。

电影台北作品《潮爆北京》曾参加金马影展、香港亚洲电影节及大阪亚洲独立电影节。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