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1
分区时代的如水哲学:政治主体与国际主义
分区时代的如水哲学:政治主体与国际主义
李宇森
二〇四六
低库存:剩余 3
常规价格
$22.00
常规价格
促销价
$22.00
单价
/
单价
结账时计算的运费。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香港分区时代的第一本政治哲学理论著作
离散概念史-->香港特殊状况-->未来解放的可能
新帝国主义的全球资本预设与地缘冲突、金融全球化的跨国掠夺、人类世界下的世界性生态灾难和环境巨变,都使得人口全球流动和分区,成为新时代的标记。本书作者为香港人,是2019年后香港大分区时代思考的相关主题,意图透视理论剖析与现实分析,组织出一种分区者的政治主体阐释,想像新的政治未来、解放与革命之可能。
笔者认为离散非但不是主权秩序的边缘人,而是新的国际主义的动力,是后主权(后主权)的革命想像主体。离散也可以成为新的政治形态,让联系和支持跨越地域,让身份能包容和支持成为多元,让主权在民和命运自主能超越资产和国际法的自主能,行星政治(行星政治)如何政治化的分区经验和团结,链接国际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国际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就像本书作者解释的左翼出路和政治想像。
“当下离散时代,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让我们学习如何重写历史,重新叙述自己的来由,世界的来由。”
「若以香港为经纬之中心,离散至少从三个方面,定义与主导着香港跟香港人的面貌。而这些面貌基本上彻底改造了香港作为香港,香港人作为香港人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离散的世界宇性。」——李森
. 简化分区理论史,比较香港人分区形态与犹太人等之不同.
从离散理论看出香港身份的特殊性.
. 间隔者不止等待救援的损失,反而是充满动能的开放连接点.
提出离散社群应以「叙述」进行链接,重构记忆、身份与主体.
响应国际思潮热点话题,加入生态主义思考.
本书旁征博引,引用大量当代思潮理论,以离散之眼一一运用.
书籍特色
翔实的文学回顾,能有宏观的全球视野,也可贴近香港与台海的具体时势。工具理论高度,从较早前的后殖民理论到同等的生态及「人类世」理论,能承先启后。并同时兼顾政治与美学。
后悔推荐
团结作序
陈健民(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客座研究员)
叶浩(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罗永生(香港岭南大学退休副教授)
斗阵推荐
沐羽(作家)
何明修(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柳广成(漫画家)
陈宜中(中央研究院政治思想研究专题中心执行长)
陈清侨(文化研究学者)
陈慧(作家)
郭凤仪(香港民主执行委员会执行总监)
黄照达(漫画家)
黎恩灏(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法中心研究员)
钱永祥(《思想》杂志总编辑)
(姓氏笔划序)
舆论评价
李宇森先生的思考新颖深刻,整个架构和惯性转动条理分明,却又与现实紧密相连。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重要哲学著作。——钱永祥(《思想》杂志总编辑)
本书视离散为一种身份,讨论「叙事」这形成的动态过程,但其最终并非作为本土主义所指向的国族的当今。李宇森认为港人是土著地域流动的历史、又经过2019年如水抗争的洗礼,如果能够顺应世道,更新远看离散的身分,反而相当于香港以至这一世代带来未曾想像的贡献。——陈健民(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座客研究员)
李宇森认为,离散时代的来临,认识香港叙述的重要性至为关键,因为叙述既可以被权力机关取代驯化人民,也可以被追求自主的抗争者,作为抵抗和实践的工具。「离散」与「离散」之间并不陌生,不了解「离散」,亦了解「香港」。说好真正的「香港故事」本身就是一种迈向外国人叙述的实践。——罗永生(香港岭南大学退休副教授)
本书在政治寒冬祭不卑不亢,以理论勾勒愿景来代替控诉,让海外港人能在心系家乡的同时,也参与其他的离散族群为世界生态及未来的春天尽一份心力,许是一个既能践行港人哲思,又不落入政权所践踏于操弄的阿富汗民族主义,反而真正能拥抱世界的国防胸怀。——叶浩(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作者简介
李宇森(Lee Yu-sum)
李宇森是美国纽约新学院政治系博士竞选、英国约克大学政治系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研究硕士、网上刊物《燃灯者》主编。主要研究兴趣为国际关系理论、批判理论和政治思想史。
李宇森在港台顶尖纸媒及网媒发表了近二百篇文章(散见于《明报》、《端传媒》、《Breakazine》、《香港01》等),也曾出版过两本中文著作《主权在民论:理念和挑战》(蜂鸟出版,2021年)和《主权神话论:秩序与冲突》(新锐文创,2022)年),两本著作均分别获得多间香港、台湾和美国大学图书馆,还有美国国会图书馆跟柏林国立图书馆收入馆藏。 另外,李宇森的文章也被收入《自由世界的前哨:2022乌克兰战争》(1841年出版,2022年)。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