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级的实验室,人文经济产业以何种姿态嵌入全球?——
★11种路径晶圆,形成自己与世界的纹理★
★气候变化下,如何留住山林留住人★
★11种路径晶圆,形成自己与世界的纹理★
★气候变化下,如何留住山林留住人★
是针对纹理刻画在地景上的印记,包含与人文。本书颂《台湾的背后纹理1:自然篇》,转回人类生活本身,深刻关注地景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全球格局与在地发展如何息息相关,包括贸易、林业、矿业、农业、高科技产业、文化资产、里山经济、气候变迁等,各种历史困境被真实讲述,至今仍不断作用于岛屿。
困脉络,一是人与环境作用下的历史经济文化活动,二是加入气候变迁重要因素后的灾害预警与未来生存指引。
经济是推动地景变迁最令人瞩目的主角,从马克思到皮凯提都强调世界地景是所支配的。本书拆解经济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课题,谈水文与山区农业的关系;台湾森林的特殊性以及日治时期的林业史如何塑造了生态系与台湾史;曾为东亚第一金都的金瓜石以及九份、水湳洞的矿业变迁;风土流转下高山苹果与台湾茶如何形成贸易路径;台湾高科技半导体产业如何以造山运动塑造等。
在这个世界级的实验室中,地方纹理被塑造出来,来自社区网络、地方特色、山林生活。织造就出了奇迹,也充满了灾难,显示环境为不驯的主体。在气候变化的冲击下,寻求活力共存处的生存方法,才能住山林留住人。
11种路径制绘重要的人文知识成果,充满当代张力与矛盾。台湾的纹理是自然地景,加土地、历史与世界链接的痕迹。其本身不但是结果,也是过程。我们一直在创造它们,也被填充,然后形成自己与世界的纹理。
(本书与《台湾纹理的1:自然篇》为系列作品)
书籍特色
1.从可见现象切入,层层追出岛屿环境的独特性:纹理这两个字,字面的意思是视觉表面的痕迹。《台湾的纹理》以此为名,隆重推出两本书,一是自然篇,二是人文篇,希望可见可见的大地痕迹切入,逐渐扩散延缓,矛头指向我们最终环境与如何相互塑造,以及其产生的独特价值。
2. 纹理微小的啮合影响,幅度从:纹理张力无限可能。具体的、不可见的,时间的、空间的,巨大的、精微的,外在的、心灵的。相互啮合影响之间,本书即练习这些相互的力量来源、分布以及扭转影响。
3. 课本无教的,却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台湾众多特色,我们都认为理所当然。透过《台湾的纹理》可以有系统地认识这些自然的作用现象,以及其与生物多样性、人类生活的关系。
4.主题丰富多样,篇篇有精彩:例如里山根经济如何解除满州灰面鵟鹰与部落间的困扰多年的纠葛危机、景观旅游可以创造的幸福景观、水文发展作用如何影响农业和生态、百年林业史和森林下经济与人类生活的关联、金矿如何转译时空的厚度、泥岩恶地如何成为耐力指标、台湾岛的前世今生、跟随鸟类飞翔探寻它们汇聚的原因、超过300种淡水鱼以及令人惊异的洄游冒险历程、气候变迁的防灾工作如何救命……都在书页纹理之间传送。
5.系列二书共同汇聚21位环境工作者,倾其积攒年耕积累而成,为当代社会整理出重要的知识成果。
6.阅读这个时代,给予前进的动力:光是阅读21位作者简介,就像阅读这个时代的演进。从字里行间书写他们为何追寻,以及如何努力,给予观者前进的动力。
7.培养高中生读者环境素养:高中生在进入大学前,若能培养出全面认识台湾土地环境的素养,更能丰富自己的视野和对生命的尊重,七书是必读佳作。
推荐人
王成机 国家公园署长|林华庆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长|邱文彦 台湾海洋大学、中山大学荣誉讲座教授|彭启明 环境部部长|黄向文 海政政务副主任委员|卢怡文 台北市立松山高中地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