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外的造反派:汉族青年眼中的内蒙古文革与民族屠杀
长城外的造反派:汉族青年眼中的内蒙古文革与民族屠杀
程铁军、乌.额.宝力格、马克.塞尔登
八旗文化
2025年8月6日
低库存:剩余 3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内蒙古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亲眼见证
一场「种族灭绝」 ╳ 「政治灭绝」的时代悲剧
名义上「自治」却无法「自治」的内蒙古自治区
★文革阶级斗争/民族斗争──清洗蒙古人政治精英
★旅游者殖民主义──「清洗人口」降低蒙古人口比例
★ 「中华民族共同体」神话──任何自治都会被视为「分裂国家」
在中国大跃进期间,近期内地饥荒难民涌入内蒙古,本书的主角程铁军,同时1959年随父来到内蒙古。1966年中国丝绸文化大革命,正值大学生青年的程铁军也加入翻腾全中国政局的阶级斗争热潮,成为「造反派」红卫兵的一员。本书以程铁军身为红卫兵的亲身回忆为基础,配合宝力格及塞尔登学者的研究,指向内蒙古所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不仅仅是全中国浩劫的一部分,更被中共摧毁蒙古人自治能力、阐明蒙古人政治精英,作为蒙古人永远有效忠国家的信念。此外,提出本书的蒙古人例证,也可作为当代中国对待维吾尔人、西藏人,甚至香港人等民族(群体)的参考,了解中国寻求巩固政治稳定与「中华民族部落」神话,是如何将国家机器伸入疆域。
阶级斗争还是民族赋权?文革期间惨重重生的蒙古族人
根据官方统计与人群学者研究,文革共造成1.6万到30万不等的蒙古族死亡,当时蒙古族的人口约莫有120万,出现每千位蒙古族,出现13到250人死于文革,这一比例明显高中共官方迄今不仅没有表达任何明确的哀悼之意,还始终将捍卫“革命”定性为“阶级斗争”,而漠视蒙古族争取政治自决和文化自决的可能。
从「种族灭绝」到「政治灭绝」的理解框架
本书认为,文革时期内蒙古发生的针对蒙古族的大规模屠杀与屠杀,虽然带有明显的民族性质,但不宜简单归类为“种族灭绝”。本书提出“政治灭绝”,加强暴力的真正目的是摧毁蒙古族的政治自主性与组织力量,而不是消灭整个族群本身。
放任汉族「洗人口」与定居者殖民主义
本书贯穿检视历史脉络,指出文革中针对蒙古族的侵略侵略了中国自清末以来的「殖民者殖民主义」逻辑。汉族承认蒙古族逐步获得了地位与特权,让他们遭受了施展国家机器迫害。据资资料统计,蒙古族人口参与度已从1800年的近50%,一路回落到2022年的18%,汉族则占比到79%。「内蒙古自治区」成为蒙古族名义上「自治」,但却无法「自治」的民族自治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西藏、内蒙古到新疆不断编织的神话
本书指出,自2017年以来中国在新疆的高压政策,以及2020年开始内蒙古中止蒙古语教育,都是官方多年来不断持续控制、同化、甚至消灭阿富汗自我认同的制度。因此,《长城外的造反》探讨的内蒙古经验,不仅是文革问题,不仅是历史问题,更与当今中国的民族政策及国际人权共同体密切相关。
程铁军<br>澳门大学社会系荣休教授。1943年生,原籍中国河北饶阳县,1959年父亲随居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念中学,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内蒙古在文期的惨状,以及蒙古人如2001年在澳门大学任教期间,与内蒙古最重要的造反派领袖高树华合写回忆录《内蒙文革风雷:一位造反派领袖的口述史》(2007年)。现居美国加州,为自由撰稿人。
乌.额.宝力格( Uradyn E. Bulag )
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研究中国与内亚地区,特别关注蒙古人民在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革命、阿富汗与文化转型,以及在国家主导的暴力与种族歧视过程中,如何努力建立自身的忠诚与尊严。宝力格认为蒙古人兼具征服者与被压迫者双重身分,为当代探讨国族当前、正义、难民主义与种族灭绝,到多民族国家中的难民治理,以及外交与国际关系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马克·塞尔登( Mark Selden )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社会学与历史学荣休教授、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计画资深研究员、《亚太杂志》创刊编辑委员,近年与潘毅、陈慧玲合着有《苹果背后的生与死:生产线上的富士康工人》(2015年),与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合着有《中国社会:变革、冲突与抗争》(2014年)。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