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明镜:清帝国下的历史与身分认同
半透明镜:清帝国下的历史与身分认同
克罗斯利,帕梅拉·凯尔
八旗文化
缺货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新清史是什么?新清史是1990年代发源于美国汉学及历史学界的学派,代表学者有罗友枝、欧立德、濮德培、柯娇燕等人。该学派从「少数满洲人如何统治广大复杂的中国」、「由满洲人建立的王朝对中国传统(汉人)的历史论述有何影响」这两个问题题意识出发,试图从「非中原王朝史观」、「内亚/东亚帝国史观」、「非汉族中心主义」、「多」视角,来重新修正、书写过往的清代史。 柯娇燕的《半透明镜》最大贡献为何? 本书梳理复杂多元的清前期历史,提出一套理论框架,首先对早期清帝国统治的重大,与历史书写及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有全面深入的阐释。 ◆半透明镜是什么意思?古代皇帝说,镜有二意涵,一是具有道德或规规劝意涵,“历史之镜”可以指出统治者的失败,即“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历史之镜」在帝国的预告上,却是不透明的,其起源、动机及手段都被刻意隐匿,期望能揭露当时的主旋律,进而让预告的形象变成可见的、半透明的。 ◆什么是清帝国统治的春节?由于清帝国是由皇帝所统治的,我们可以将清帝国统治的「中华」跟清帝国的「皇权」视为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一体两个面。清代皇帝会利用政治、文化、经济、仪式等手段拓展皇权的影响具体操作上,皇帝会利用诏令、日记、碑文等官方文件,并以多语言形式(满文、汉文、蒙文等)来强化皇权的正当性与普世性,皇帝应统御率土之滨,皇帝应抚育普天以下所有子民。 ◆清帝国的预期跟过往的中原王朝/征服王朝,有什么差异? 自新清史学派出现以来,「汉化观点」或「满洲观点」一直是学术讨论的热点。但本书作者柯燕娇认为,清帝国统治的必然会受到满洲皇帝的出身影响,但也不宜过于简单二分。以「满洲征服」这个概念为例,柯燕娇认为满洲征服」是多元(多民族)力量的结合,满洲人不单纯是征服者,汉人也不是被征服者。大清同期能成功入主中原,是结合满洲人、蒙古人、汉人的力量,且主要靠的是汉人士兵,如此还不是「满洲人征服汉人」吗?清帝国还不是征服「王朝」吗? ◆清帝国的王朝与现代中国 清帝国在试图在强化国家权力的同时,也同时维持政治组织上的相对多元及独立性,例如始终维持着高度独立状态的蒙古与西藏,这是清帝国从本质上有别于中国历代王朝的关键所在。清帝国并非单纯的“汉化帝国”或“满洲帝国”,而是建立在“多元统一”之上的多民族帝国,这最终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国家/民族认同之。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