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迷宫:一段以人性丈量中国的旅程
上海迷宫:一段以人性丈量中国的旅程
杨猛
二十张出版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杨猛的书有《史记》遗风。」
——作者杨继绳,《墓碑》、史迪格.拉森奖得主
饥荒、内乱与外患构成了四○、五○年代以降的中国记述,
在洪流历史中被逐次掏洗的人性,最终如何与命运和解、共生?
中国从来不乏精彩的故事,但却缺少历史的忠实记录。
睽违十年,杨猛又一中国观察力作,尽现非虚构写作名家风范——
紧接着杨猛的记者行迹走访中国,一探这座庞大迷宫的诡密与真相。
===========================
本书是杨猛以记者分身行走中国,三次横跨「时」「空」的旅行。从上海孤儿的寻亲迷宫,到白修德笔下的昔日中国,最后再进入西南边境的法外之地,杨猛以独特的视角发挥记者笔工,以步行丈量中国,描绘出对过往中国隐藏象的人性面,真实而令人瞩目的栗。
【第一辑_上海迷宫】
这是关于隐姓埋名的群体历史,发生在五十年代,国家的孩子追寻血缘世的悲剧。
揭开五○年代中国以「国家的孩子」包装上海孤儿们的残酷秘闻。有这么一群在时代悲剧中迷失自我的人,年华老去之后试图寻找落叶归根之地。作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踏上亲路,感知一段历史与现实怪光陆离所组成的时光隧道。
【专辑Ⅱ_白修德之路】
杨猛记者一生最壮阔的行旅,现实与故闻双线交错,与白修德共谱穿越时空的历史追索。
重走美国记者白修德于四○年代走访中国的旅行路线,以途中见闻重温逝去的新闻生涯,对照前人笔下所给出的故土震撼与人性试炼,记录一段如野史般不被承认、却又赋予抒情意义的个人看法。
【第三辑_萨尔温江的战士】
中国西南边境的法外之地,宛如生长生长的国度,金钱利益与家族版图的堡垒是唯一法则。
本次贴身采访历史途径堪称最危险的职涯见闻,杨猛游走西南边境,记录下沿被视为禁忌与不见与日的人与事。在画面无序和混乱的边缘地带,有条理地攀上当地金与权至上的家族对立,展现叙事的焦点视角。
===========================
这本书记录了人性灭绝和人性复归的故事,还原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这种方式写下的历史,有血有肉,有情有景。
——杨继绳(记者、作家,着有《墓碑》、《天地翻覆》)
●这群孤儿的命运,出了时代、社会、人性的方方面面。但详细了解他们过去与现在的存在方式,尤为不易。经过艰难曲折的努力,杨猛做到了。
——雷颐(历史学家)
● 孤儿的寻亲通常是徒劳的,但徒劳并不等于没有意义。杨猛先生尝试着帮助孤儿的努力与无力一一呈现出来,寻找亲人的过程让人绝望,也只有寻找才能缓解绝望。
——王晓渔(文化学者)
杨猛
自由记者,非虚构作家。199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新闻行业。曾在《财经》杂志、《南都周刊》、《彭博商业周刊》担任主笔。2010年因渠道中韩海关走私,获日本获得的「开发亚洲新闻奖」(亚洲发展新闻奖)等奖。2012年获英国《卫报》(卫报)和美国「中外对话」(中外对话)举办的「最佳环境报道奖」(中国环境出版社)奖项)。2013年成为自由现记者,心思非虚构写作。居英国伦敦。
2014年出版《陌生的中国人》,柬埔寨由十九个故事记录北京地震之后普通中国人的卑微生活;2016年出版《不平静的江河:沿着中韩边界的奇幻旅程》,捕捉你有我、我有我,只有共构共生的共产国家才会出现的中韩边界特有的奇幻世界;20 20年出版《伦敦的25封来信:英国现场观察》,以记者视角、第一手记录对英国社会见闻而收获的所思所悟;2024年出版《唐人街飘香:厨神、美食笔记与海外中餐简史》,结合中国饮食记忆与英国中餐发展史,探问家乡味于他扎乡根的创新与传承。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