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中国的“好战”:二战如何塑造新民族主义

中国的“好战”:二战如何塑造新民族主义

米特·拉纳

贝尔纳普出版社

低库存:剩余 1

常规价格 $19.00
常规价格 促销价 $19.00
促销 售罄
结账时计算的运费

一个 外交 年度最佳图书
一个 
观众 年度图书

中国领导人曾试图压制人们对二战残酷经历的记忆。如今,他们庆祝“胜利”——这是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重要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都限制公众对抗日战争的讨论。那段时期,中国饱受迫害,毛泽东和蒋介石也曾为同一目标而战。但如今,随着中国日益强大,这场战争的意义正在发生变化。拉纳·米特认为,中国对二战时期的重新评估,对于其在海外重拾信心以及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至关重要。

中国的“好战”始于那些将这个曾经禁忌的话题引入更广泛讨论的学者。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鼓舞下,他们研究了国民党的抗战努力、与日本的合作以及中国在1945年后全球秩序形成中的作用。但对这场战争的兴趣并不局限于学术期刊。如今,包括博物馆、电影、电视节目、街头艺术、通俗作品和社交媒体在内的公共记忆场所将这场战争定义为崛起的中国的奠基神话。战时的中国最终成为胜利者而非受害者。

这种不断变化的叙事催生了许多新的观点。一种观点为蒋介石的战争努力正名,淡化他与毛泽东之间的血腥冲突,旨在治愈文化大革命的创伤。另一种观点则将北京定位为战争时期国际秩序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中国认为,这一秩序如今主要受到美国的威胁。中国对其战争集体记忆的彻底重新评估,为注定要塑造世界的民族奠定了新的基础。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