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隐性儿童:遗弃、收养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人力成本
中国的隐性儿童:遗弃、收养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人力成本
约翰逊,凯·安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低库存:剩余 1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中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三十五年来,已有12万名儿童(其中大多数为女孩)通过国际收养离开中国,其中8.5万名前往美国。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人口流动是中国人口控制政策的结果,但也有人认为,大多数被收养的孩子都是女儿,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常常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相冲突。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全部——这个故事对凯·安·约翰逊(Kay Ann Johnson)产生了深刻的个人共鸣。约翰逊是一位中国问题学者,也是一位中国收养女儿的母亲。她曾花费数年时间,采访那些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残酷的计划生育运动中被迫放弃女儿的中国父母。在《中国隐匿儿童》一书中,她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她表明,放弃女儿的决定并非轻而易举,而几乎总是充满悲伤和恐惧。如果不是因为违反国家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不断面临惩罚的威胁,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不顾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选择抚养女儿。约翰逊对这些家庭深表理解和同情,她描述了他们如何竭尽全力向当局隐瞒第二或第三个女儿的出生。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对隐瞒计划外生育行为的打击力度,放弃孩子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从安排收养或送往农村家庭生活,到秘密安置在精心挑选的家门口,最终在公共场所被遗弃。在21世纪,中国所谓的弃婴越来越多地被定义为“被偷走的孩子”,因为生育率的下降使得可供收养的儿童数量日益减少,更容易遭受儿童贩卖。此外,政府强行没收本地(但非法)收养的儿童以及隐藏在亲生家庭中的儿童,这意味着即使是合法收养者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养了被从父母身边带走并送往孤儿院的儿童。“弃女”的形象在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中仍然司空见惯。在《中国隐匿儿童》一书中,约翰逊揭示了被迫放弃孩子送去收养的人们交织着复杂的爱、秘密和痛苦,以及中国的计划生育运动对中国家庭造成的深远负面影响。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