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四月暢銷書季風四月書榜
《娜拉走出走以後》
秦暉/耆道社
秦暉探討了現代女性主體的形成歷程與事物文化對「娜拉出走」命運的批判差異,批判傳統父權制下的虛解放偽,並進一步思索當代性別與自由的張力。書中也對中國歷史脈絡下的「娜拉們」批判性回顧,既是性別論述,也關涉社會啟蒙。
《複眼者》
吳明益/新經典文化
一部橫跨時空與種族的小說,由戰後南洋戰場上的士兵與生物學家的視角,當前出現一段關於記憶、認同與人與自然的敘事奇觀的關係。故事融合奇幻與歷史,展現對戰爭與大自然共生的深刻凝視。
《花自飄零鳥自呼》
章詒和/牛津
章詒與以優雅筆觸回望一代文化人的悲歡命運,既是私人記憶的流露,也是對時代風雲的靜靜見證;書中流描繪對逝去世界的緬懷與不甘。書名寓意人事飄搖,鳥聲仍在,象徵記憶中的文化幽魂。
《機器中的達爾文主義:全球智能的進化》
(美)喬治戴森/浙江大學出版社
科技歷史學者喬治·戴森縱覽從圖靈機、網際網路到當代人工智慧的進程,剖析「思維機器」的電腦如何反應與挑戰人類自身的認知與倫理邊界。從起源談論意識的未來,是科技與哲學的深度對話。
《莽莽》 3好彩!酷兒聲音》
莽莽雜誌社
《莽莽》雜誌第三期關注中國與華語世界邊緣持續寫作與新觀點銳,本期雜誌收錄了1份中國LGBT運動小史、9篇報道、訪談、翻譯等文字作品、1篇漫畫,以及1冊驕傲月街頭影像集;匯集了10多個社群的攝影投稿,15位圖文創作者的心力刊物176頁匯集成176頁的全彩刊物。
《中國的敘拉古與柏拉圖》
王力雄/時代社
王力雄以柏拉圖《理想國》為鏡,對比當代中國的權力與政治現實的配合,尖銳剖析體制中的理性與虛構,挑戰對現代專制的理解與忍受。以哲學為視角,揭示讀者理想如何被現實扭曲與利用。
《儒法道:早期中國的政治思想像》
包剛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從儒家、法家與道家的思想根源出發,繪畫早期中國對政治秩序的不同想像,揭示古典思想中潛藏的現代啟示與制度原型。結合理論與史料,為理解中國治理傳統提供深刻借鏡。
《許三觀賣血記》
餘華/北京出版集團
餘華筆下的許三觀,是在困頓中不斷「賣血」求生的中國人縮影;本書以幽默而殘酷的筆法個體體現在大時代中的堅忍與荒謬。從家庭、社會命運到,揭示一個普通人如何在極限中掙扎求存。
《植物妻》
韓江/四川文藝出版社
韓江以獨特的視角描繪女性的孤獨與反抗,一段簡短的現實與象徵之間的婚姻敘述,呈現女性在矛盾中生長、在沉默中綻放的複雜情感場景。文字冷峻制,探討性別、慾望與認同的張力。
《民主啟蒙對話錄:許良英、李慎之通信集》
一嘉出版
透過這部通信集,讀者可一窺這兩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晚年對民主、中國困境與未來可能的深度探討,是當代政治啟蒙思想的重要文本。他們的筆談跨越時代,也留下了深刻的人格紀念碑。
只讓紅花開:習近平治下的中國認同與歸屬感
Emily Feng / Crown
這是一場深入細緻的報道,探討了民族主義、監視和國家意識形態如何重塑中國公民的生活,尤其是那些處於文化或種族邊緣的公民的生活。
殘留的模式:亞裔移民兒童康復指南
史黛西·黛安·阿拉涅斯·利塔姆/牛津大學出版社
這本開創性的指南融合了心理學、回憶錄和文化分析,幫助亞洲僑民讀者面對代際創傷並重新發出自己的聲音。
為無聲者發聲
達賴喇嘛/威廉莫羅
本書匯集了達賴喇嘛關於全球和諧和個人自由的道德願景的演講和著作,是對同情和正義的永恆呼籲。
論暴政(圖文版) :二十世紀的二十個教訓
提摩西‧史奈德 (作者)、諾拉‧克魯格 (插畫家) / Ten Speed Graphic
這是史奈德最暢銷的反獨裁主義宣言的強有力的圖形改編——透過克魯格令人回味的手繪插圖呈現出視覺衝擊力。
普丁的復仇:俄羅斯為何入侵烏克蘭
盧西安金/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記者盧西安·金( Lucian Kim )揭示了導致俄羅斯發動烏克蘭戰爭的意識形態和歷史暗流,為理解歐洲最緊迫的危機提供了必要的背景。
獨處的完美日子
青山奈奈惠/麥理浩出版社
這部靜靜閃耀的小說榮獲日本著名的芥川獎,探討了孤獨、情感脆弱性以及人類在破碎的世界中對連結的需求。
新中國劇本:超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
金刻羽/維京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金刻羽挑戰了西方關於中國崛起的主流論述,並對其不斷發展的經濟和政治策略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巴別塔:暴力的必然性-牛津翻譯革命的神秘歷史
R.F. Kuang /哈珀航海家
《巴別塔》是一部融合了幻想和歷史小說的跨流派史詩,透過19世紀 30 年代牛津的一場秘密革命的故事探討了殖民主義、語言和學術權力。
十個字概括中國
餘華,譯者: Allan H. Barr / Vintage
十個看似簡單的詞——例如「人民」、「領導者」、「差距」——構成了這位最敏銳的作家之一對當代中國坦誠、幽默且常常發人深省的描繪。
便利商店女人
村田沙耶香/ Grove Atlantic
這部小說是日本文學的現代經典,講述了一個女人在一絲不苟的便利商店工作中找到了平靜——直到外界要求她改變的故事。